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060字。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0-2021学年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2021.4.13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起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4.全卷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这一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常见名称,是指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自有人类以来,疫病就伴随而生。中华民族始终在同疫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把疫病的防治和自然环境、社会人生联系在一起,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
  天道、人道、医道合为一体,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不仅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包括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一种被古人称之为“生生之具”的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的疫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的疫病预防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疫病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医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合理同”,密切关联。医道作为天道与人道在自然与人之间的体现者和践行者,从知行合一的实践层面把天道与人道中许多抽象的理念体现出来。因此,要理解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应当对医道有所了解,否则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只能够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层面。以前,我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为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防治理论和实践方法。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在《周易》中探索导致疫病流行的原因,注意到气候、饮居和疫病的关系。秦汉时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框架下,从整体上来论述医学,它不仅把人本身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同时将人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提出“上工治未病”的养生、防治疫病的思想。东汉名医张仲景著《伤寒论》,总结出一套认识疫病的理论,根据病情的变化制定不同治法,开创了中国医药对疫病的辩证施治方法。之后,经过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努力探索,至近代已初步形成一个认识和防治疫病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防疫抗灾、救黎民百姓于病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治理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和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光明日报》2020年3月1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道、人道、医道合一使得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由疫病医学演变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
  B.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华医道的核心,促进了中华医道观的形成,并具体指导了中国医学对疫病的预防、治疗。
  C.天道与人道中的许多抽象理念要通过医道在实践层面加以体现,因此只要了解了医道,我们理解天人合一就会突破抽象的哲学层面。
  D.《周易》在探讨疫病流行的原因时,注意到其与气候、饮居的关系,此即医道与天道、人道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从解释“疫”的含义发端,指出中华民族在同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
  B.文章中间四段集中论述了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影响。
  C.文章指出医道与天人合一思想“道和理同”,对理解天道和人道思想十分重要,但在探讨时却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
  D.文章最后一段阐明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治理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与创新对于今天抗疫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
  B.经过历代医家对疫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探索,中医形成了应对疫病的理论体系。
  C.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见悬壶济世与经纬治国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中国传统医学观不仅关注医术,而且重视医德,这对我们现代医学观有重要启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嘉宾:张连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嘉宾:郭为(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主持人:冯华(《人民日报》主任记者)
  主持人:今年以来,我国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别快。请教一下两位老师,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张连起:三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加速生产要素的流动。原来是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等,现在数据已成为了一个重要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可能所有的行业都需要重构、重置。尤其今年的疫情防控,我们可以看到,数宇治理、数字要素嵌入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郭为:如何通过数据的优化,来重构我们的实体经济,这就是数字经济要发挥的作用。制造强国很重要的一点是技术,就是用大数据、“云”使得整个制造环节和流程实现智能化。生产的每个环节、每个部件,都实现成本、质量和时间的有效组合,实现一个系统性的有效配置。比如,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