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00字。
上海奉贤区2021届高三二模作文题及佳作范文赏析
2021届奉贤区高三“二模”作文题
对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
材料撷取自周国平的散文,我们的立意既可以延续周氏本义,又可以在三句话构成的相对独立并完整语境中有所跳脱和超越。
理解材料首先需要获得准确的整体感,是谓求同。三句话结构相似,“等于不存在”连续反复,体现了鲜明的爱憎;音盲与画盲相似,都有感知的机能而事实不能;贝多芬、毕加索、荷马和海明威一致,各自是行当里的最高水平代表。贯穿起来看,一方面材料流露出若有若无、居高临下的傲慢,道破了审美存在着让人无奈却无比坚固的壁垒;另一方面,又以批判和感召的方式指出,唯有提升认知能力,才能够避免错失经典、误读经典。
其次,要善于从句式结构和遣词用字中玩味,在细微间理出层次感,是谓存异。比如“等于”一词,讽刺徒知其名不得其实者,虽言之凿凿,却“盲”然依旧,完全没有触及毕加索们的真正价值。再比如,“音盲”“画盲”皆直言其盲,“只读流行小报的人”看似不盲,但这里作者语势更盛,似乎在愤怒抨击着更可悲的“心盲”。研究句式也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前两句是一个层次,如同古诗文中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后者才是着意之处,如果说,对世间之美的认知“音盲”“画盲”尚有可以原谅的客观无奈,那么,明明可以断文识字,却自甘堕落,置“整个文学宝库”于不顾,沉醉在轻浮萎靡的流行小报之中,是可忍孰不可忍?以《我不过是个音盲》为题,不妨这样写:承认自己存在客观的音乐素养不足,从而无法领略贝多芬的价值固然是遗憾的,但“我”好歹不心盲,向美而生,在文字的领域里努力领略“险峰”的无限风光,拒绝低级趣味的社会风潮,主观上崇美尚美,附庸风雅并最终风雅。
再者,不妨从对象选择中生发新意、探索深意。以贝多芬而言,他创作《命运交响曲》的时候已经失聪,亦可言说很多“盲”本质上是“心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