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130字。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题。
材料一: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 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 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 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很显然,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 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 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 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 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 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 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摘编自《生态文明,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2- 07-09)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 孟亀的把握。总书记号召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 阶、、这时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 程中,才能为未来培养其有生态丈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是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重要使命。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就要认真学习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丈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规律、根本动力、发展道 路、目标任务等重大理论课题,将如何处理人类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论发展到了新 高度,体现了对生态问题的历史责任感和整体发展观。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学校教育是主渠道,教师是关键。教育者先要受教育, 才能更好担当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现有的国民教育体系中,生态文明教育虽 然也是重要内容,但从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生态文明教育无论在内容还 是形式上都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更好适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生态文明教育不只是课程教育,更是生活教育和行动能力的培养。因此,把生态文明教育 融入育人全过程,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责任。家长有责任从生活 的点滴入手,教育孩子从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把生态文明的理 念变成生活习惯。生态文明教育的更大课堂,是在家庭和校园之外的社会大课堂,尤其是环保 部门、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影视剧行业等,都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时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我 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 全过程,就是教育对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 前行的关键期,教育工作者尤其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作出我 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摘编自钟焦平《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中国教育报》2019-03-09 )
材料三:
有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发达国家的事情,我国还没有到那个阶段。这种看法并不全 面。纵观世界文明史,工业文明并不排斥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农业文明依然存在;生态文明 是工业文明的高级阶段,与工业文明并不对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们不能到工业化完成后 再建设生态文明,资源环境条件也不允许我国走粗放的发展道路,而要用先进理念引导发展。 事实上,1998年长江全流域洪水后,我国启动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并取 得初步成效。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时代 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环境优先、生态优先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然规律、环境承载力和主体功能区为基础进行人口和经济布局,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合理控制资源能源消费总量;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产出率;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轻气象、洪水、海洋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生态文明建设应成为重要任务》(光明网2012-09-27)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 生活水平,但都没有强调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
B.生态文明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容,它与后两者具有一致性;区别在于它的内容 并不能为后两者所完全包容,它有自己的独立性。
C.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中,是对习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具体落实,是教 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D.认为我国还没发展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现在虽然处于工业文 明阶段,但仍然可以建设生态文明。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人类能做到自觉、自律,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人类社会就 能持续发展,达到更高的文明阶段。
B.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理念和污染防治,分别是总体布局、基本方 略、新发展理念和三大攻坚战其中之一,因此叫“四个一”。
C.生态文明教育的更大课堂是在家庭和校园之外的社会大课堂,所以环保部门、博物馆、 图书馆以及影视剧行业等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
D.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思路,既有总体原则,又有具体措施;发展和保护相结合,终极目标 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生态建设 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B.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不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 献了思想和实践的“中国方案”
C.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向 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D.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 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给“生态文明教育”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组织上考虑到你的功绩,准备把你安置到荣军学校”“什么?是要把我养起来?”郭 祥把拐猛地一數,“我是共产党员,不能去享那个清福。”郭祥恳求地说,“政委,你赶快向上反映一下,我年轻轻的,就像一支蜡烛,才刚烧了个头儿,怎么能就此熄灭了呢?为了党的事业,我决心一点不剩地把自己彻底烧完!”一个月后,上级批准了郭祥的请求。
整个城市焕然一新,像是从噩梦中醒来,真正焕发了自己的青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