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5670字。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下期期中试卷
高二 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仁爱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儒家仁爱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和价值。儒家仁爱精神内涵深邃,核心可以归结为孝悌与博爱。
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若视孝亲敬长为仁的本始。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又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而仁民”是讲由孝悌到博爱;“仁民而爱物”是讲仁者爱人,亦可兼及万物。
先秦儒家的仁爱精神被秦后儒家继承。如唐儒韩愈说:“博爱之谓仁。”宋代理学家对仁有“爱之理,心之德”之说。近代康有为说:“仁者无不爱,而爱同类之人为先。”相关例证不胜枚举。近代以来,儒家的以孝悌为仁之本始的思想遭受诟病。有人指出,从社会进化的角度看,它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已经过时;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看,它有违古希腊的道德源自“至善”的理念和基督教的道德源于“恭爱上帝”的思想。实际上,人一生下来就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体验到真挚而温暖的“亲亲”之情。重视家庭关系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而且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常道”。
儒家认为,仁爱精神仅仅停留于“亲亲”之情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扩充。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一以贯之”者乃“忠恕”之道。而“推恩”正是践行“忠恕”之道的方法。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大宗教的代表人士曾举行会议,倡导建构“全球伦理”,并在《宣言》中说:“数千年以来,人类的许多宗教和伦理传统一直维系着这样一条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论是对家庭、社团,还是对种族、国家和宗教,都是如此。”由此可见,儒家注重“亲亲”之情,注重“忠恕”之道,具有人类道德的普遍意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以“差序格局”来描述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结构,认为此结构最大的毛病是“私”。但中国传统社会也确有梁漱溟所说的“伦理本位,互以对方为重”的优点。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有“私”的弊病,并不是“仁”造成的,而是“区别对待”的历史局限和认识局限造成的。在现代社会,要把孝悌与博爱、个人与社会、情感与理性、道德与法治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对儒家的仁爱精神做出创造性诠释和创新性发展。
借助费孝通的“多元一体”思想来诠释儒家的仁爱精神,可以说儒家道德是从孝悌扩充到博爱,但并不否认孝悌是仁之本始;儒家的“爱类”思想是世界主义的,但这种世界主义并不能取代我们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儒家的“仁民爱物”思想具有生态环保意义,但并不与“爱同类之人为先”相矛盾。这种诠释将使儒家仁爱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李存山《儒家仁爱精神历久弥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康有为提出“仁者无不爱,而爱同类之人为先”的观点,认为仁者应有博爱精神,爱人爱万物,特别要珍爱志同道合者。
B.“忠恕”之道贯穿孔子的学说,孟子认同“忠恕”之道,孟子的“推恩”思想体现了他对孔子的“忠恕”思想的继承。
C.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大宗教的代表人士集会,倡导建构“全球伦理”,他们发布的《宣言》体现出浓厚的儒学气息。
D.费孝通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结构为“差序格局”,而且这一结构存在弊端。他的描述和评价受到梁漱溟的反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的话,阐述儒家仁爱精神的内涵;第四段引用孟子的话,进一步阐述儒家仁爱精神的内涵。
B.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法,如列举各个时期儒家的思想观点,论证先秦儒家的仁爱精神被后世人继承,影响深远。
C.文章后面部分重点论述要对儒家的仁爱精神做出创造性诠释和创新性发展,表明作者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D.文章围绕儒家仁爱精神,从内涵、继承情况、在近代的发展概况等角度展开论述,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对仁有深刻的认识,他指出仁的境界可以由孝悌上升到博爱,由爱人上升到泛爱万物。
B.儒家的以孝悌为仁之本始的思想产生于宗法社会,但我们不能据此否认重视家庭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常道”。
C.现在对儒家仁爱精神做出创新性发展,有助于人们处理好孝悌与博爱、个人与社会、情感与理性、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
D.费孝通认为儒家仁爱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其中“爱类”思想是世界主义的,“仁民爱物”思想具有生态环保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一网友无意中发现,自己在某网站经常预订的酒店房间价格在380 -400元之间,而用朋友的账号查看时,同一房间的价格只有300元左右。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居然友认为自己遇到了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行为,经济学上称为“价格歧视”,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在不同的市场面对不同的顾客,采用差异化定价。这与生活中常见的套票、学生票等“差别定价”不同。“差别定价”时,商家的标准是公开透明的,消费者会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主动“对号入座”,本质上增加信息供给,促进了市场交易。而大数据“杀熟”却是有意放大信息不对称,利用企业数据、定价规则上的信息优势,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