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70字。
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统一测试语文试题
语 文
2021.4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 (共15分)
农历辛丑年开学之际,学校开展“牛年话牛”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网上查阅等方式进行学习。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园林访“牛”
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颐和园春游。一位同学在游览后查阅资料,写了下面介绍“铜牛”的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1-3题。(共4分)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在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大小与真牛相仿的镀金铜牛。它安卧于雕花石座上,双角高耸,双耳竖立,翘首远眺,栩栩如生。这座铜牛是用我国古代传统拨蜡法zhù造的。中国古代雕塑,以写意见长,而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手法。它 造型生动, 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地,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伏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míng文,用篆书字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
1.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拼音处应使用的汉字,下面说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翘首”在此处是“抬起头”的意思,“翘”应读“qiáo”;
“zhù造”在此处是“建造”的意思,应写成“筑造”。
B.“翘首”在此处是“歪着头”的意思,“翘”应读“qiào”;
“míng文”在此处是指皇帝写的很有名的文章,应写成“名文”。
C.“降伏”在此处是指铜牛从天而降镇住洪水,“降”应读“jiàng”;
“míng文”在此处是指刻在铜牛腹背上的文章,应写成“铭文”。
D.“降伏”在此处是指铜牛能使洪水屈服顺从,“降”应读“xiáng”;
“zhù造”在此处是指熔铜做成牛的形状,应写成“铸造”。
2.在文段中横线上填入一组关联词语,使语句连贯、语意明确,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由于 因此 B.尽管 可是
C.不仅 而且 D.不但 反而
3.下列“牛”字中最有可能出现在铜牛腹背上的一项是(1分)
A. B. C. D.
【活动二】诗画寻“牛”
诗画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了文艺作品中“牛”的形象之后写了以下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4-6题。(共6分)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通过对牧牛的描摹,营造出自然、清新、恬淡的美好意境,如王绩《野望》中的“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李涉《牧童词》中的“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杜牧《清明》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国古画中也有不少牧牛的名作,如赵佶的《风雨牧归图》、祁序的《江山放牧图》等。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也是画牛高手。他们的作品笔墨疏淡,灵动自然【甲】饱含诗意,又充满闲情雅趣。欧洲有悠久的畜牧业历史,自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位取景乡村风光的画家笔下都有牛的身影【乙】或憩,或食,或奔,或止……无不呈现出一派恬淡的田园风光。总之,在浓墨重彩之中,牛的形象融于自然,成为中国诗画家乐于表现的主题。
4.文段中提到的杜牧是 ① 代诗人。你还读过他的《 ② 》。(2分)
5.文段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甲】处可填顿号,因为“灵动自然”与下文形成并列关系。
B.在【甲】处可填句号,因为“灵动自然”之后,此句语意已完结。
C.在【乙】处可填分号,因为“有牛的身影”与下文形成并列关系。
D.在【乙】处可填冒号,因为“有牛的身影”引起了对下文的分说。
6.文段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改正。(2分)
【活动三】牛年法“牛”
同学们合作出了一期宣传展板。以下是展板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7-8题。(共5分)
自古以来,牛就是重要的劳动力,帮助先民们开荒垦壤,耕耘出富足的生活。因此,人们对牛充满敬意。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使“孺子牛”的内涵从原本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升华为更博大的甘于奉献之心;臧克家先生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则鼓励我们要惜时奋进,自当砥砺。在全国政协2021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7.同学们准备在展板上拟写一幅对联。下列填入对联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蹄奋长犁,肩承重轭, 耕田万顷 ①
涧饮清泉,餐吞 ② ,奉乳千秋不计酬
A.①舐犊情 ②野草 B.①何言累 ②花木
C.①何言累 ②野草 D.①舐犊情 ②花木
8.毕业在即,请你围绕“不待扬鞭自奋蹄”在展板上写一段寄语,勉励初三的同学们。(不超过60字)(3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5分)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寻心中的理想,体现在很多古代诗文中:《诗经??秦风》中有“溯洄从之, ①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的句子,写主人公不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