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
《师说》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必修上
教学目标:1、找出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通过预习争取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知识。
2、学会利用手中的教材、资料系统的归纳、总结重要知识点。
3倡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自主解疑答惑的能力。
4、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并在实际学习中熟练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
教学重点:1、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加强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2、学习文中出现的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并学会熟练的运用。
教学难点:1、学生对文本的熟练把握以及课堂知识的灵活运用。
2、正反对比论证的活学活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对老师的一声问候,饱含着对老师的热爱与尊重,因为老师的存在,知识得以传承;因为老师的存在,科技得以进步;因为老师的存在,世界变得多姿多彩、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所写的关于老师的文章《师说》。
2、学生质疑: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主动提出来,学生所提的问题,先由学生解答,最后老师引导,得出准确答案。在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认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将学生积极的引入文本创设的语境。此环节归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中的解惑环节。
3、教师授业:在学生将自己预习中的疑难解答完之后,为保证学生的预习效果,由老师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检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问的形式既有学生的主动回答,又有教师引导下的合作探究;既有口头问答的形式又有学生上黑板的书写过程。以此形式保证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落实和掌握。此环节归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中的受业环节。
4、自主归纳: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讲评之后,学生对于本文出现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之上,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现有的知识理解在了解的同时加以归纳整理。养成自觉、自动的学习习惯。
5、特色探究:学生在掌握了这篇文本的文言知识点之后,试着对本文的写作特色加以分析,以期能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掌握本文出现的对比论证的技巧,并创设意境,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将所学会的方法应用于实际学习从而答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此环节归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中的传道环节。
6、知人论世: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探究作者为什么创作此文,进而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作品存在的价值,也就是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进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