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9750字,答案扫描。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五)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长期积累,我国学者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不过,在对我国古代法乃至中华法系的认识上仍然存在一些误读。比如,一些研究我国古代法律史的学者认为,我国古代法是一种“律令体制”,即把我国古代法归纳为“律”和“令”两种法典形式。“律”“令”都属于“公法”,“律”即刑律,“令”是对“律”的延伸.、补充和细化。对“律令法”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但不能将我国古代法仅仅归纳为“律令体制”“律令法系",“律令”并不能准确完整表达传统中华法系的丰富内涵和特质。我国古代法除形成“律令体制”外,还包括礼典、大量的礼俗习惯法等。这些规范习俗被不少学者称为“礼法”,并认为由此形成了“礼法之治”。
  礼典是指由朝廷编纂、颁布的礼仪大典。早期研究者中曾有人认为:“西人所谓法者,实兼中国之礼典。”意思是说中国古代的礼典,也要纳入法律的范畴内。汉代就有《傍章》作为礼典,唐代《大唐开元礼》集礼典之大成,是后世礼典之典范。作为典章制度,礼典也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并蕴含着一定的道德规范。同时,几乎历朝历代都会修订法律。律典是由历代朝廷编纂、颁布的正式法典。律典以其刚性规则规范人们的行为,维系官僚系统运行,保障社会秩序。《唐律疏议》是传统律典的代表作。此外,还存在大量礼俗习惯法,主要是指以礼义为旨归、以礼俗为基础的乡规民约、家法族规、村规寨规、行规会规等,这些“礼法”规范着民间经济、社会活动和生活日用的方方面面。
  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偏重刑律,而民事法律不发达。实际上,只要存在民间活动,相应的规范就会存在,只是在不同法律文化中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国古代存在大量礼俗习惯法,其特征是将礼义内容扎根社会土壤,深入百姓心田,成为一种生活的常理、常情、常识,并一代代口耳相传。我国古代的民事关系基本上依赖这样的礼法来加以规范和调整。尽管朝代不断更替,但民间物和债的关系、婚丧嫁娶和祖宗血脉、财产的承继关系都可以维系而不乱。
  我国古代“礼法之治”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夏商周三代之时,夏有“夏礼”“禹刑”。商有“殷礼”“汤刑”,周有“周礼”“九刑”。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礼法体系的初创阶段。春秋战国至秦代,礼刑分离,也是“律令”发轫时期。汉承秦制,又在法制领域向“礼”回归。同时,礼典和民间礼俗习惯法都有所发展。不同规范形式有其各自作用领域,并不是只有“律令”在起作用,仅靠“律令”也无法包容所有权利义务关系。我国古代法逐步形成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共同发挥作用的模式,其中的礼典、律典到唐代日益成熟。这样就形成以礼率律、律外有礼,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三者相辅相成的治理格局。
  我国古代“礼法”是一个内容复杂的综合体系。从法律形式上说,有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法典法和非法典法、中央法和地方法;从法的层级上说,有结构严密、条文繁复的礼典,有体例完整、疏而不漏的“正律”,有大量的以礼俗为中心的成文和不成文的家法族规、乡规民约等。“礼法之治”这样一种治理模式,既发挥法律刚性规范功能,又发挥礼仪和道德的教化作用,同时尊重民间事务自理自治习惯,体现了中国法律文化的特色,也彰显出传统社会治理的特有智慧。
  (摘编自俞荣根《中国古代的“礼法之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法包括礼典和大量的礼俗习惯法,正是这些“礼法”形成了“礼法之治”。
  B.礼典是指由朝廷编纂、颁布的礼仪大典,有研究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礼典也是法律。
  C.我国古代的礼俗习惯法将礼义内容融入百姓生活,须靠它来规范和调整民事关系。
  D.春秋战国至秦代,礼刑分离,律令发轫;此后汉承秦制,礼刑结合,礼回归法制领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既肯定我国学者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也指出他们对我国古代法乃至中华法系的认识存在误区。
  B.文章第二段以汉代《傍章》、唐代《大唐开元礼》和《唐律疏议》为典型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是古代的礼典和律典。
  C.文章按朝代顺序分析了我国古代“礼法之治”的形成历史,展现其从初创到发展再到成熟直至最终衰落的完整过程。
  D.文章尾段从法律形式和法的层级两方面阐释我国古代“礼法”内涵,并揭示“礼法之治”这种治理模式的作用和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把我国古代法归纳为“律”和“令”两种法典形式有误,“律令”不能准确完整表达传统中华法系丰富内涵和特质。
  B.礼典和律典都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但律典以刚性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系官僚系统运行,保障社会秩序。
  C.治理国家不能靠“律令”,应充分发挥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的共同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三者相辅相成的治理格局。
  D.“礼法之治”的治理模式具有多种优势,体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特色,彰显出传统社会治理的特有智慧,至今仍值得借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
  白皮书显示,按照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出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85个百分点,高出同期第一产业名义增速6.8个百分点,高出同期第二产业名义增速9.79个百分点,高出同期第三产业名义增速6.54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2.7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6%;而同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