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90字。

  《雨巷》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前3-5分钟,播放视频《小城雨巷》。
  设计意图:情境带入,让学生先领略一番江南风情。
  导入:
  雨巷,一条多么悠长的雨巷;雨巷,一条多么寂寥的雨巷;雨巷中,彷徨着一位诗人,又彳亍着一位姑娘。他们在雨巷中飘然相逢,又飘然相散。这景,这情,使多少读者遐想幽思!这诗人笔下的“雨巷”,究竟是怎样熔铸而成的?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探寻。
  一、明确目标
  1.诵读,培养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鉴赏艺术手法。
  3.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
  二、预习反馈
  1.争当朗读者: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学生评价,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2.争当发言人:回答预习案“自主领悟,台阶练习”部分的四个问题。
  作者写作《雨巷》时的心情和时代背景是怎样的?体会文学作品言为心声的特点。
  戴望舒的《雨巷》使用了哪些意象?体会意象在表达作者情感和文本主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新诗”?从《雨巷》中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
  试用一句话梳理每一诗节,初步概括诗歌的情感脉络。
  三、明确重难点:
  1.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品味情境美。
  2.探究“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四、整体感知,初步解读
  1.鉴赏指导
  反复诵读——感受基调,品味诗歌的旋律、节奏;
  抓住意象——分析特点,品悟诗歌的意境、情感。
  2.诵读诗歌
  要求:
  体会诗歌节奏;感受《雨巷》的氛围;感受诗歌的抒情基调。
  3.欣赏情境诵读,思考:《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五、深入情境,品味精读
  1.品味意象: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2.《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六、美读《雨巷》,理解情感
  《雨巷》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朦胧。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