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60字。

  《临安春雨初霁》精讲教案
  一、写作背景
  陆游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已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1178)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淳熙十三年(1186)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名作。
  二、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诵读时一般读成“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节拍。要注意语调语气和把握感情基调。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歌内容
  《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陆游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年来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一开头就道“世味年来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
  【古文今译】
  近年来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作客京华?住在小楼上,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次日清早,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茗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三、文本深读
  1.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