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00字。
一、积累??运用(共15分)
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某同学对“中国鼓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这位同学搜集的部分学习资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1. 下面图片是古诗《雁门太守行》书法作品,请完成(1)-(2)小题。
(1)请用正楷字把其中带有“鼓”字的一句诗抄写下来 (1分)
(2)这首诗的作者李贺是 代诗人,这幅书法作品的书体是 。(2分,每空1分)
2.阅读《安塞腰鼓》的片段,请完成(1)-(3)小题。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甲】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乙】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羁(jī )绊 闭塞(sāi) B.羁(jí)绊 闭塞(sāi)
C.羁(jī )绊 闭塞(sè) D.羁(jí)绊 闭塞(sè)
(2)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标点符号,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处填叹号, 【乙】处填句号。
B.【甲】处填叹号, 【乙】处填逗号。
C.【甲】处填破折号,【乙】处填句号。
D.【甲】处填破折号,【乙】处填逗号。
(3)把下列语句重新排序后填入文中画线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②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③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A. ① ② 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 ③
3.下面是一段介绍中国鼓文化的文字,请完成(1)-(2)小题。
中国各民族中流传的鼓舞,多是唐宋以来【甲】的舞蹈形式,有些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有些在汉族中已经失传。值得注意的是:失传的唐代“杖鼓”在朝鲜族民间仍有单人或集体
演奏技艺精湛的“杖鼓舞”俗称长鼓舞的风习。失传的宋代“花腔腰鼓”在壮、瑶、毛南等民族中仍有流传,这种腰鼓鼓腔用陶土烧制,中部细如蜂腰,当地称作“陶鼓”“蜂鼓”。农业社会初期鼓的数量不多,当社会发展畜牧业兴起,充足的皮革供应使革鼓与鼓舞相应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各种鼓舞,是以鼓为道具或作为主要乐器,在锣、镲、钹等打击乐配合下进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色彩。反映出北方农民的豪迈,江南田园生活的情趣,或尚带有原始文化遗存的古拙民风。若从功能上看,各种鼓舞无非是用于祈年、祭祀、耕作、战争以及悦神娱人活动,正是“六鼓四金”中“以节声乐,以和军旅,戍正田役”古风的【乙】。鼓舞开农耕舞蹈文化先河,伴随中华民族走过漫长的艰辛之路,不仅保存了古老的乐器、乐舞,还保存着纯朴的民风,如今又激发人们迎接辉煌的明天。
(1)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入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盛行一时【乙】延伸与发展
B.【甲】盛行一时【乙】发展与延伸
C.【甲】流行一时【乙】发展与延伸
D.【甲】流行一时【乙】延伸与发展
(2)文中画线句表达欠妥,请尝试修改。(2分)
改为: 。
4. 下面是一副不完整的对联,在①②处填入词语使之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爆竹声中听到隆隆① ;梅花香里迎来② 春潮。
A.惊雷 滚滚 B.惊雷 汹涌 C.战鼓 汹涌 D.战鼓 滚滚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共6分,每空1分)
5.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
6. 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8.诗歌是一种很好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如要表达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可引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9.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自得其乐的语句是:“ , ”
(二)阅读《蒹葭》完成10-11题(4分)
蒹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