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890字。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2021.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日,浙江一女孩为外婆手绘微信说明书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留言,为这位姑娘点赞的同时,也不约而同地发出“求出书”“啥时候发行,我给我姥姥买一本”“能打印一份给我吗?”的呼声。这些呼声背后所承载的需求,又不免让笔者人联想到前不久黑龙江一名老人因没有手机无法扫描健康码导致乘公交受阻的新闻。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掌握软件使用技能……在快步前进的数字时代,当“互联网原住民”们毫不费力地享受着数字化红利时,却还有一群“慢行”的人,被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数字鸿沟”困住。
  这群“慢行”的人并非少数。比如,在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当城市的孩子带着智能设备随时随地上网课时,不少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或拿着手机寻遍大山找信号,或走两小时山路爬到”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难题。比如,当很多年轻人挂号或买票只需动动手指时,一些老年人或外来务工者却很难掌握这些“技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占网民整体的比重不足30%。更为深刻的“数字鸿沟”体现在老年群体,截至2020年3月,我国9.04亿网民中,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
  科技总是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更新迭代,短短几年,不管是从短信到微信、从线下购票到App订票、从现场挂号到微信小程序、软件挂号的变化,还是各种打车软件、外卖软件的盛行,都昭示着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也意味着,“数字鸿沟”现象不是无关痛痒的纸上话题,它不只是让一些人有被时代抛下的失落感,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影响到很多人的基本生活。
  因此,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数字鸿沟”如何填平?以老年群体为例,为外婆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的做法当然暖心,还有些活到老红的老年人也固然励志,但从更大更深层的角度来看,消除“数字鸿沟”的影响显然不能只靠代际关怀和个人努力,而需要社会给出更多关照。
  这份关照应该体现在社区或公益组织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定期举办网络知识、软件操作等服务讲座,让有需求的老年人掌握基本信息技能;应该体现在智能应用提供者充分考虑老年人使用习惯,设计出对老年人更友好的操作流程和使用界面;更应该体现在完备的托底方案上,尤其是挂号、购票、政务服务等民生相关项目,除了互联网办理渠道,一定要保留一定比例的线下传统渠道,不让“慢行”在数字化时代的人受阻于一块小小的屏幕。站在城乡“数字鸿沟”的视角,这份关爱应该体现在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偏远地区网络覆盖,大力解决农村地区网速慢、信号弱等问题,同时,加大农村地区的信息素养教育。
  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也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在城市。数字技术带动社会飞速前进的过程中,请给那些慢行的人多些关照,在硬件和软件上作出更多部署,以缩小填补“数字鸿沟”,让科学技术每次向前跨步时,都能有更多人跟上脚步。
  (摘编自陈晨《数字时代,让“慢行者”脚步亦从容》)
  材料二:
  老龄化社会遭遇“扫码时代”,如何找到办法让两者并行不悖,如何让老年人过上正常生活进而可以安享便利?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个人、家庭、社会通力合作。
  首先是“后浪”要帮。对于习惯扫码的年轻人来说,老年人遭遇的“数字鸿沟”有些匪夷所思,不就是点开支付宝里的健康码扫一扫吗?可是,手机功能过多,常用功能反而难找,手机界面字体过小,手机软件操作系统相对复杂等“难题”,让很多老年人举步维艰。在“扫码时代”,需要子女花费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教会老年人尽量掌握必要的应用技能。让老年人适应新科技、步入新生活,也是子女孝敬老人的一种新方式。
  其次是“前浪”要赶。由于身心特点、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原因,老年人尤其高龄老人接受智能手机等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另外,一些老人担心上当受骗,对扫码支付存有排斥心理,这也妨碍了智能手机的使用。老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从心理上接受新事物,不能拒绝再学习,要不断练习以勤补“拙”,力争掌握智能手机主要功能。
  最重要的是社会要管。老年人在网络时代遇到了更多障碍,这已成为痛点问题,社会必须要管。政府部门应精准施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问题,推动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满足老年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车站、机场、公园、银行、医院等公共场所应建立“无码绿色通道”,保留现金支付及线下办理渠道。相关智能手机产业应及时捕捉市场需求,积极参与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开发符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大屏幕、大音量手机和大字体、简易化操作系统,让手机不仅智能而且体贴,帮助老年人打开通往数字时代的“快捷之门”。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扫码时代”,帮助老年人追上移动互联的步伐,学用智能手机、跨越数字门槛,是爱老助老的具体行动,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摘编自樊大彧《“后浪”要帮,“前浪”要赶,社会要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互联网原住民”毫不费力地享受数字化红利时,老年群体却受困于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数字鸿沟”。
  B.当城市的孩子带着智能设备随时随地上网课时,“找网”却成为摆在不少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面前的难题。
  C.当很多年轻人挂号或买票只需动动手指时,一些老年人或外来务工者却无论如何也掌握不了这些“技能”。
  D.科技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已不是无关痛痒的纸上话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缩小填补“数字鸿沟”,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多做部署,给那些“慢行”者多些关照。
  B.让老年人适应新科技、步入新生活,是“扫码时代”子女孝敬老人的一种新方式。
  C.老年人在心理上接受新事物,不断练习,以勤补“拙”,就能掌握智能手机主要功能。
  D.打开老年人通往数字时代的“快捷之门”,智能应用提供者需考虑老年人使用习惯。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体现“数字鸿沟”现象的一项是(3分)
  A.老人去中国银行排队存取钱款   B.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
  C.老人不会用微信视频联系子女   D.老人不会使用快递柜取物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何不同。(4分)
  5.结合两则材料,从社会方面谈谈新形势下如何让“慢行者”跨越“数字鸿沟”。(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芦草之思     王巨才
  ①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②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③去年冬天,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闹得食不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