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00字。
《玩偶之家》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人物和剧情。
2.分析选文的戏剧冲突,鉴赏主要人物形象,舞台说明的作用分析并领悟娜拉出走的原因。3.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鉴赏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和《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有一则新闻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张桂梅是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的校长,她帮助1804名女孩走出贫困山村,进入大学。在采访视频中,张桂梅校长回忆了因学生当了全职太太,而不愿接受其捐款的故事。这引起网友的争论。女性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不着急回答。这节课我们通过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娜拉形象进一步关注女性命运。
二、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易卜生(1828-1906)世纪后半期挪威著名的戏剧家。1828年3月,生于挪威希恩小镇的一个富足家庭。1936年,父亲破产。迫于生计,16岁时经由父亲安排,到一家小药店当学徒。工作之余,自学希腊文。1848年至1849年期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凯替莱恩》。1850年,研读古典文学。1906年5月23日逝世。
主要作品:《彼尔京特》《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评价:弗朗茨梅林在一篇关于这位剧作家的评论中指出:“易卜生再怎样伟大,他毕竟是个资产阶级诗人;他既是悲观主义者,并且必然是悲观主义者,他对于本阶级的没落便看不见,也不能看见任何解救办法。”
2、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