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80字。
《致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普希金的简历及其创作情况。
2.理解作品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4.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2.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出示普希金的著名诗句和名言: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比海洋阔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阔大的是人的心灵。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4.等青春轻飘的烟雾把少年的欢乐袅袅曳去,之后,我们就能取得一切值得吸取的东西。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他的代表作品是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诗歌《致大海》、《致恰达耶夫》、《自由颂》。
三、解题: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四、朗读:
1.听录音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3.重音节奏点拨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
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