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060字。

  2020~2021学年山西大同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灵丘一中、广灵一中)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下册(1~9课)。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可谓得天独厚,中国传统文化悠久丰厚,与山水文化相得益彰。山水文化是一种以自然山水及其与之相关事物为观照对象,体现人对山水客体认识审美等诸种反映的精神现象。它具有多种属性,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也蕴含教育、哲学、环保、审美等多方面的价值。
  在传统文化中,“国家”的概念经常用“山河”“江山”来表述,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等。历代仁人志士都把爱国情怀寄托在山水之间,观山河之色即睹国运之盛衰,览江山之情即抒社稷之忧。诗人也往往把他们对祖国的挚爱投射到具体的自然山水,使山水成为爱国之情的最佳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哲学思想是山水文化的核心要素。儒家的山水比德观和道家的“道法自然”观、逍遥山水观,使人们意识到山水之中就蕴含社会伦理之法、宇宙万象之理。在对自然山水的仰观俯察中感悟到一种深沉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怀”,达到“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的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名山僧居多”,历代高僧在山林间参禅悟道。自然山水既是他们参禅的外在环境,又是他们悟道的心灵桥梁,中国山水文化融汇了儒、道、佛三家之义,追求人与天地万物的同一。
  中国山水文化集中表现了中国人敬畏自然,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周易》中有“咸卦”,孔颖达疏:“以山感泽。”意为山受水的润泽。在古人看来,山与水是宇宙生命的一部分,可以滋生化育万物,“天地之大德曰生”。孔子的“乐山”“乐水”之说,朱熹的“天地万物,本我一体”都是把自然界的山水与人的生命价值联系起来,视山水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中国人相信宇宙本身具有它自己的机理和创造能力,因而他们始终坚持某种从学者理性观点来看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论点,即“物质”本身是有灵性的。这种“敬畏自然”“山水有灵”的观念与后现代主义“把物质自然和生命融为一体”的思想不谋而合、遥相呼应,后现代宇宙观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生命,重新纳入自然中来。“敬畏自然”“山水有灵”的观念和后现代主义宇宙观,对我们今天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青山绿水,是很有启迪价值的。
  山水文化的审美形态表现在文学、绘画、园林建筑诸方面。自然山水对中国文学艺术和审美传统的意义尤为显著。“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魏晋以降,山水审美意识觉醒。山水诗熔儒道释于一炉,由谢灵运、谢眺发轫,是中国文人审美趣味由“错彩镂金”向“芙蓉出水”转化的开始,经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的承续发展,名家辈出,佳作如云。山水诗倡导自然、恬淡的风格,用以表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天人合一情趣,陶冶出以恬淡自然为旨归的民族审美传统。
  (摘编自齐新林《中国山水文化有何独特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文化反映客体对象,具有多种属性,表现形式不同,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B.人们从道家的山水比德观和儒家自然观等观念中领悟到山水之中蕴含着社会伦理之法、宇宙万象之理。
  C.中国人认为物质本身有灵性,因而他们相信宇宙本身有它自己的机理和创造能力。这种观念与后现代主义思想吻合。
  D.谢灵运、谢眺首创熔儒道释于一炉的山水诗,这标志着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由“错彩镂金”向“芙蓉出水”的彻底转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四个方面依次论述了中国山水文化的独特价值。
  B.文章第三段先指出中国儒、道、佛哲学思想是山水文化的核心要素,继而论证山水文化在哲学方面的价值。
  C.文章第四段引用孔颖达疏中“以山感泽”的句子,论证山水文化表现了中国人敬畏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
  D.第五段通过魏晋以来山水审美意识觉醒的事实,论证自然山水对中国文学艺术和审美传统的意义尤为显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代的仁人志士寄爱国情怀于山水,从山河中看国运盛衰,抒社稷之忧。诗人也常常把山水作为抒发爱国之情最好的载体。
  B.孔子等把山水看成是人类精神家园,把山水与人的生命价值相联系,认为山水是参禅悟道的外在环境和心灵桥梁。
  C.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生命,重新纳入自然中来的后现代宇宙观,对今天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青山绿水很有启迪作用。
  D.自然、恬淡的山水诗表现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天人合一情趣,陶冶出以恬淡自然为要旨的民族审美传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出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在一系列努力下,截至2019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9.5%。
  中西部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等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可谓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最后一公里”,为了完成这项攻坚任务,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加大对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和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2017年至2019年累计投入231.52亿元。大班一直是普通高中教育的“痛点”,近年来,各地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等措施,加快推进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