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8090字。

  天水市五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高一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76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3 小题,9分)
  《红搂梦》艺术的个性何在呢?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各种人物的复杂关系的处理,对人、对物的细微刻画都是高超的。他写人、写物、写事、写境都包含着个性,我们只能以这种认识读这部作品,才能理解《红楼梦》。曹雪芹写贾宝玉对人生的看法,在后半部写晴雯的死,先写怡红院中的一棵海棠树枯萎了。贾宝玉说:植物是有生命、有灵姓的,它也有情、有理、有感应、有交流,晴雯死前海棠树先枯萎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是把文学艺术作品看成一个活物,有生命、有灵性、有血、有肉、有脉,凡生命有的,他(它)都有,而且还包括性情。我们欣赏《红楼梦》,体会它的魅力,就要把它看成是鲜活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其生命的精华。西方文艺理论要求一件作品(小说)形象要鲜明、性格要突出、刻画要细致……。写一个贵妇人,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戴什么首饰等等。大家看《红楼梦》中有多少这样的描写?林黛玉穿什么衣服,老太太长什么模样,穿戴如何等等。《红楼梦》为什么不写这个,笔墨用在什么地方。大家看《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一上场就是二句话,很简单。他的笔墨用在刻画人物的个性上,而不是外貌、衣着上,专抓人的“精气神”。
  《红楼梦》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全书贯穿着一种“伏线”。比如说一上来有一个《好了歌》,《好了歌》甄士隐做了注解。每一句都是伏线,那里边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床,古代的一种坐具,这句话意思是说,这个大富贵之家,他们家做官的下了朝来,笏板都摆满了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意思是当年那个繁华,现在一看,一堆荒草,一根衰柳,这就是荣国方大观园的变迁。后面每一句,“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这每一句一个埋伏,伏在那儿,指的是后面的一个人。那么也就是说,他写的这里,他的心血指神一直贯穿到那边,后半部分。这一个大手法,是他的个性,这个个性是他运用了我们传统的手法—伏笔,伏笔贯穿会;是他个人特有的创造,所以叫个性。
  《红楼梦》的艺术个性还体现在创新上,以往的小说大多千人一面,曹雪芹的书与别人不一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如何写人的呢?荣国府那么多人,他们的相貌、衣着如何?贾宝玉、林黛玉个性如何?千头万贯,如何写起。而《红楼梦》一书中,据有人统计各种角色最少有400~500个,最多600~700个。我认为曹雪芹的500~600人是融入一本书中,其创作难度要大得多。
  曹雪芹写《红楼梦》借鉴了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以形传神”和“迁想妙得”的艺术主张,写形为了传神,只用几句话就把13岁的贾宝玉给烘托出来了。写怡红院用粉墙低护、垂柳滴翠八个字,达到了最好的境界。写大观园、牡丹、古树、柳荫,宝玉联想杜牧的诗,把时间、空间和人的生老病死的变化都包含进去了,把境与人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总之,曹雪芹的《红楼梦》艺术成就达到了时代的高峰,他有着哲学家的思想、科学家的精确、历史家的洞察、诗人般的境界。            (摘编自周汝昌《<红楼梦>艺术的个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红楼梦》中写晴雯的死,先写恰红院中的一棵海棠树枯萎了,表现了作者的天人感应观。
  B.曹雪芹所以没有对林黛玉、薛宝钗进行衣着描写,他认为这些描写不能体现“精神气”。
  C.《红楼梦》最大的艺术个性就是设置“伏线”,如开头部分的《好了歌》,每一句都是伏线。
  D.《红楼梦》书创造的角色有500余人,在一本作品中塑造了这么多人物,而且手法各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先提出“《红楼梦》艺术的个性何在”的总论题,然后作了概括性的回答。
  B.文章从人物塑造、“伏线”设置、创新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红楼梦》艺术的个性。
  C.文章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莎翁与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方法上的不同。
  D.文章是一篇演讲稿,口语化较强,但层次清晰,分析深刻,仍不失论述类文章的严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红楼梦》艺术的个性体现在作者对各种人物的复杂关系的处理和对人、对物的细微刻画上。
  B.《红楼梦》中虽然有对贵妇人王熙凤的衣着、首饰的描写,但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人物的个性。
  C.《好了歌》是《红楼梦》全书总的伏笔之处,为贾府的结局和人物的命运埋下伏笔。
  D.周汝昌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受到了”以形传神”和”迁想妙得”书画艺术理论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3 小题,12分)
  材料一:
  什么是疫苗?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