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60字。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
  2、理解文章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伟大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历史的偶然性由经济的必然性决定的唯物史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大肆歪曲、攻击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他们或鼓吹思想、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否定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具有决定性作用;或者宣扬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唯一积极的因素,否认上层建筑的作用,进而达到解除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这些谬论,在德国大学生中引起了思想混乱。当时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给恩格斯写信请教了自己比较迷惑的几个问题。为了澄清当时社会上的那些错误思想,捍卫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恩格斯1894年1月25日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的信,认真回答了他的问题。那恩格斯是如何解答他的疑惑的呢?我们一起进入这篇文章的学习,一探究竟。
  二、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和概念。
  1.阅读文章1、2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到瓦尔特•博尔吉乌斯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经济关系?
  (2)经济关系和社会历史是什么关系?
  (3)经济关系取决于科学发展吗?
  明确:“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总结:作者所说的经济关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畴:它既包括以科学技术装备为标志的生产力,也包括生产关系,也包括“地理基础”“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以及“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主要是为了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联合起决定作用。
  (2)经济关系和社会历史是什么关系?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
  “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