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回归课本熟化试卷
七套试卷主观题.docx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梳理.docx
高中课本知识大盘点.docx
靖江市刘国钧中学语文学科熟化试卷封面.docx
刘国钧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回归课本、熟化试卷.docx

  高中课本知识大盘点
  一、现代文重要字词:
  摭:拾,捡。           甫:刚刚。             不啻:不止,不只;如同。    
  侘傺:失意的样子。     饿殍:饿死的人。       倩:美丽;请。
  不更事:更:经历。     惮:怕。       遒:强劲有力。        罅:缝隙。            
  (1)无可厚非:不可以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
  (2)熟视无睹:经常看见,却当没看见。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点在于不重视。
  (3)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的情况等, 安然相处,像平常一样对待。
  甘之如饴:比喻在危困的环境下,却不在乎,能安心的忍受。
  (4)萍水相逢: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 。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5)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6)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
  等量齐观: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7)耳熟能详: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地复述出来。
  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8)不可或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至关重要:相当地重要,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
  (9)庸人自扰: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杞人忧天: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10)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现代多用于形容维护公平权益,做事严谨细致。
  睚眦必报: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11)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要言不烦: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繁琐。
  (12)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13)功败垂成: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功亏一篑: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却没能完成,结果枉费工夫。
  (14)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有。
  ……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梳理
  一、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类阅读)
  易错点01  信息比对不准
  筛选信息的能力是考生解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应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该考点设题的方式多样,但是往往只在个别关键词上做文章,使近似的文字发生逻辑、内涵上的变化。很多考生往往缺乏对选择题命题方式的考虑,盲目对读,而找不准选项设误点。
  【对策】明出处;细比较,知差别;明错误。
  1.明出处。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文字。
  2.细比较,知差别。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辨明选项是对原文转述错误(细节上个别词语的替换),还是改变了原文句子之间的关系。命题方式不同,选项、原文对读重点也不同。
  3.明错误。①转述类。注意语意和原文是否相符,注意查找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时态等设误点。②改变句子之间关系类。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否和原文一致,注意查找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条件结果倒置等设误点。
  易错点02  不识命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
  (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对策】精准定位十大雷区
  1.以偏概全(绝对化)。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