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180字。

  2021届广东省(新高考)高三5月卫冕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对传统历史编纂学的总结梳理,是以传世文献为中心的,然而对于当今方兴未艾的出土文献研究,也没有忽略。
  书中专设“出土文献与历史叙事”一章,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择要探讨了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清华简《系年》和睡虎地秦简《编年记》的历史叙事特点,提出:传世文献《春秋》《左传》和出土文献《系年》《编年记》的体裁都是编年体,《春秋事语》的主要体裁亦为编年体,这说明先民在观察历史进程的时候,最早和最多采用的是时间的视角。但是不同体裁之间并非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之也会有《春秋事语》这类记事与记言兼有的史书出现。而清华简《系年》在严格按照编年体裁记载历史事件的同时,又成功地糅合了纪事本末的方法为“不同体裁的互相补充是史学发展的重要规律”提供了新证,并再次证明纪事本末体作为史家记述历史的重要方式,很早就存在于历史著作当中,不应刻板执守直到南宋袁枢作《通鉴纪事本末》才发明了这种史体的观念。并且,《系年》的作者能够做到将从周武王到战国时期的主要史事前后分明地记载下来,对长达四五百年范围内的历史大事有全局性的把握,足以称之为“通古今之变”的发端,正是在先民浓厚的历史意识的基础上,到汉武帝时期才有《史记》这部记载自远古以来中华民族通史的巨著产生。
  而除了直接探讨上述出土文献的历史编纂学特征之外,书中的一些见解对于其他出土文献的研究也有帮助。
  比如清华简《书》(《尚书》)类文献是当今研究最为热门的领域之一,在目前已经整理出版的清华简中,就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皇门》《金滕》等多篇与《尚书》有关联的内容。《中国历史编纂学史》总结出“《尚书》以记言为主,开创了‘记言家’之先河,但同时在一些篇章中又有‘因事命篇’的特点。而《金膝》《顾命》等篇,均以记事为主,且叙事完整,说明早在西周时期,历史编纂方法已经有了‘以事件为主要视角’的创意”,“《尚书》在历史观上明确总结出‘以史为鉴’的思想,以生动的史实反映了自殷商至西周初年,由‘迷信天命’到认识必须‘以史为鉴’、以民心为鉴、得民心才能‘得天命’的巨大变化”等,对于研究清华简《书》类文献诸篇之间的编连组合和单篇文本内部的整合过程都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当然,任何一部学术著作的第一版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同样存在些许可精进之处。比如全书从纵横两个方面广泛论述,在历史编纂学研究领域多有创辟,但在个别问题上还属于比较初步的看法。举例说:作为一部记载1362年史事的巨著,《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北宋以前众多正史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那么,它是怎样剪裁正史有关材料以使历史的主线更加突出的?又补充了哪些正史以外的材料以使著作更为丰满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对于“道”的探索有很高的成就,而他对“道”的探索与其关于历史编纂学改革的主张又有怎样的联系?如果对这类问题给出较为详尽的分析,对于扩大《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的讨论范围、增强研究张力,将有很大的意义。
  (摘编自张淑一《构建中国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之作》)
  材料二:
  历史编纂学研究历史编纂的理论、体例与方法。它以历史典籍为对象,主要任务是揭示典籍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说明一定史体产生并得到发展的社会因素和学术因素。
  中国历史编纂学的研究内容异常丰富,大致说来,应包括如下数端:一是重视对历史编纂思想的发掘,包括史家的著史立意、对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解、如何再现客观历史的复杂进程等。二是总结历史编纂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勾勒出中国史家对历史编纂进行理论总结的整体风貌。三是关注时代与历史编纂的互动,既考察时代精神如何折射在史家的历史编纂中,又揭示出历史编纂学著作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四是将官修史书传统与私人撰史历程并重考察,充分发掘两者主要成就、关系、特点等。五是着力探讨历史编纂如何助推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如何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深入发展。六是细致爬梳史家编史的过程,着意于其著史的使命感、责任感。七是将中国历史编纂的发展与西方史学进行比较,突显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与优长,回应后现代史家对历史叙事的质疑与挑战。
  中国史学欲在当今国际史学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应加强自身话语体系建设,对中国历史编纂学进行研究自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是一项长期的、重大的学术工程,需要史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描述不同史体的特点以及在发展进程中相互影响和渗透,研究和评价不同历史编纂学说或史体思想的产生、演变和学术价值。
  (摘编自陈其泰、张峰《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
  1、下列对《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土文献与历史叙事”一章探讨了部分出土、传世文献题材,认为先民采用时间视角观察历史进程最早最多。
  B.《春秋事语》《系年》不同体裁相补充的编纂方式再次证明了史学发展的重要规律及纪事本末体在商代已经出现。
  C.《系年》以对史事前后分明的记载、对历史大事的全局性的把握,成为“通古今之变”《史记》巨著的发端。
  D.清华简《书》中有些篇章是以记事为主,叙事完整,说明早在西周时,已出现以事件为主要视角的历史编纂方法创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所反映的由迷信天命到以史为鉴等思想变化,为研究清华简《书》类文献的编纂提供了借鉴。
  B.《中国历史编纂学史》仍有一些可精进处,虽其纵横论述,多有创新,但仍有初步看法,需要进一步强化。
  C.如果《中国历史编纂学史》详尽分析《资治通鉴》的史料编纂、章学诚的有关探索和主张,研究会更广泛和深入。
  D.史学界同仁在中国历史编纂学方面共同付出努力,才能构建起中国史学在当今国际史学界的话语体系。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历史编纂学的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官方修史及私人撰述关系研究
  B.《战国策》版本、校勘、辨伪研究
  C.陈寿著《三国志》目的、方法研究
  D.《新唐书》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研究
  4、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给历史编纂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猪婆坟
  吴克敬
  孩子属猪,周岁那年,他家养的那头小黑猪做了幸福的猪妈妈,膝下一窝的小猪崽,胖嘟嘟的极为可爱。
  “多年媳妇儿熬成婆”,接着又豪迈地养了几窝猪崽,小黑猪就成猪婆了。它不受节制地生育,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打油称盐要调味,头疼脑热要买药,都在猪婆卖儿卖女的收入中支出;过年过节时,给家里人扯块布料,缝一件新衣裳,也少不了猪婆卖儿卖女的收益;孩子背上书包上学,花销靠的还是猪婆卖儿卖女的积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村上人看见,孩子的父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