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570字。
江西省各地2020-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写作专题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强调要“见义勇为”“舍生取义”,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1988年3月13日,初中二年级学生赖宁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牺牲,年仅15岁。
③教育部2015年《中小学生守则》删除了原来的“见义勇为”这一条。
④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班级就此展开了讨论,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英雄气概”与“自我保护”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英雄气概’与‘自我保护’”。
2020年6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报告该镇童家村涪江河坝水域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造成施救学生一并落水,最终这8名落水青少年全部身亡。这则新闻轰动一时,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让大家震惊之余也为之痛心和惋惜。一桩桩一件件悲剧不断重演,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是否应该鼓励未成年人的“见义勇为”之举?未成年人在“英雄气概”与“自我保护”之间应该如何抉择?
我们的社会和教育一直对学生,尤其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进行着一种英雄主义式的教育。似乎一直传递着这样一种价值观:遇到坏人要勇敢与其作斗争,不惧危险和牺牲,并将这些品行树立成要瞻仰的道德标杆。可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针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变相”鼓励真的是负责和理智的么?
“见义勇为”不是固定的方法和标准,而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古往今来,这种价值观始终检验人性的伟大与渺小,试图区分道德是非的边界。可是任何事物都不应该是非黑即白的。辩证的看待问题就是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