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6020字。
景德镇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质检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域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与法律是古代中国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两种主要手段。在不同历史时期,二者具有不 同的理论表达,运用方式也各有侧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德治法治并重逐渐形成传统, 强调“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彰显出独具特色的治理智慧。
德治是对儒家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一种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法家思想,强调通 过严明法令来维护君主统治和社会秩序。许多学者认为,“商周之变”与“秦汉更替”的治理 思想变化,对古代中国德治法治并重模式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商周之变”颠覆了以往“祖 先即为天神”的天命观,把天塑造为具有道德人格的主体,确立了天命靡常、与天同心才能 以德配天的观念,以德节制罚、以德引导政令的治理理念逐步形成。经历了春秋成国时期的 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秦以专任法治而强,实现大一统。代秦而兴的汉朝,经过数十年思想 更迭,逐渐接受儒家“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 “德主刑辅”治理思想。到隋唐时期,“德 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日趋成熟。
德治法治并重是一种建立在共同价值取向基础上的秩序追求。德治注重自我修养,希望 人们自觉遵守礼制。不过,如果没有政令、法律的保障,德治也难以落到实处。政令、法律 因其强制力而有效,但是单纯以强制力服人也难以实现长治久安。德治以价值认同来凝聚共 识、感染人心,法治以强制规范整饬秩序、纠正违失,两者相互支撑才能形成同心同德、安 分守法的善治局面。
德治与法治各有其“典”“则”。“典”是指礼法体系的基本经典、基本法则,确定国家治 理的主流价值和主要规范。“则”是各种形态的具体规则,规定行为准则、政务标准等。德治 之“典",主要是官方倡导学习的一系列儒家经典。这些既是阐释德治义理的经典,包含大量 关于礼的基本规则,也为其他社会规范形式提供基本价值原则。德治之“则”,散见于各种礼 仪礼制、乡规民约、家法族规、行业性规则之中。法治之“典”向上可以追溯到禹刑、汤刑 等古代刑书汇编。秦汉时期,律的形式日臻完备。唐朝不仅有以刑事法律为主体的唐律,还 有法律典则的汇编《唐六典》,法律形式十分丰富。明清两代在律之外制定了大明会典、大清 会典。“法治"之“则”,表现为各种政令、条例和司法成案等。这种“德” “法”各“有典有 则”的规范体系是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综合为治的。正如东汉陈宠所云:“礼之所去,刑之 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德治法治并重不仅体现在规范体系的融通上,还体现在实施体系的完备上。《大学》以 个人道德修养为起点,扩展到天下治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中国把家庭、 家族视为个人人格养成的亲属团体,被赋予一定的自治权,亲属之间的纠纷有些可以在内部 自行解决。地方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律典、政令的实施,以强制力保障秩序安定,同时又注重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道德教化作用。比如,一些朝代的州县和乡里设有彰痺亭和申明亭,由德高望重的乡绅旌表 嘉善、申诫顽劣。国家对大典、大政负责,有专职部门负责核心价值确定、经典注疏正义、 官吏选拔考试、税赋标准与征收、学校教育等重大事务。国家还允许乡贤、书院、家族等, 以内部章程、规约等规范形式实行自治。
(摘编自张生《从德治法治并重传统中汲取治理智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不同历史时期,德治和法治具有不同的理论表达,它们的运用方式也各有侧重。
B. 历经“商周之变”“秦汉更替”,到隋唐时期,德治法治并重治理模式逐渐成为传统。
C. 德治与法治各有其“典”“则”,在规范体系方面,典则相互贯通,所用相同。
D. 国家注重道德教化作用,又倡导一定范围的自律自治,大大提升了治理的有效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围绕德治法治并重传统,文章从形成过程、规范体系和实施体系三方面作了阐述。
B. 文章釆用引用、举例、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说理严密,思路清晰,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C. 文中例举一些朝代的州县和乡里的奖惩做法,旨在证明地方政府具有德法兼治的完备 体系。
D. 文章既肯定了法治的强制力作用,又指出了德治教化的重要,显示了作者严谨的思辨 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商周确立了与天同心才能以德配天的观念,德在整个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明显高于法。
B. 无论是德治还是法治,都认同儒家伦理观念,二者在内在价值方面具有共同基础。
C. 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秦只有专任法治才能强大,实现大一统。
D. 典则结合、德法共治,国家和民间各负其责,是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材料一: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日前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目前中 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白皮书在全国31个省份收集样本,针对运动人群睡眠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27% 的人运动是为了助眠。适量运动有助于提升睡眠受到高质量睡眠运动人群的认可。从地域来 看,运动人群中以广东运动人数最多,并且睡眠充足位列各省第一。从收入来看,月收入3000 元及以下的人平均每天睡8.19个小时,而月收入25001元至300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