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9550字。
语文(五)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临平山绿道,蜿(wān)蜒匍匐在临平山北侧山腰,依托山的天然禀赋,勾画出绿树成荫、妙趣横生的生态廊道,为城市增添了风光旖(qí)旎的景观门户,扮靓了都市生活圈。
B. 我不再蜷(quán)居于书房一隅(yú),用文字排解乡愁,而是开始活力四射、呼朋引伴去探访深圳之美,林林总总,让我读到这座城市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丰厚的历史渊源。
C. 四季变换,城中美景更迭:春花谢了,夏荷开了,夏荷未败,秋菊就已悄(qiāo)无声息地绽开了笑靥(yè)——与那些凝聚历史光辉、彰显文明色彩的文化景观交相辉映。
D. 田畴阡陌,植被丰茂,万物葱茏,清雅醇和的诗意,穿越旷世时空,流泄在偌大的呼伦贝尔草原。晨雨过后,草木葳蕤,畦畦(qí)田园中的黑土地越发黏实黢(qū)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风光旖旎”的“旖”应读“yǐ”;
C.“悄无声息”的“悄”应读“qiǎo”;
D.“流泄”的“泄”应改为“泻”。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所谓的“官宣”,其实并不靠谱。【甲】现在都说要追求真相,其实互联网诞生以后我们就进入了“后真相”时代——网民其实并不真的在乎真相,在乎的是情绪,是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意见。一方面孜孜以求地追索真相,一方面又罔顾真相自说自话。真相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价值观更重要,有时候就是价值观在说话,这样就会产生很多偏激的言论。
【乙】所以,流言有事实的部分,还有意见的部分,哪个更重要?现在,我看是意见的部分。而且这个意见不是基于证据,而是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按照自身需要去选择性地传播和阐述。【丙】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还有个群体压力的问题,有时甚至知道这个是错的,但又迫于群体压力,噤若寒蝉、唯唯诺诺。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催生 B. 孜孜以求 C. 基于 D. 噤若寒蝉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将全面、科学地揭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和核心特质,以考古学成就实证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凝聚民族共识,坚定文化自信。
B. 下了班开网约车、当代驾,业余时间开网店、当主播,见缝插针创作文案、做视觉设计……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令兼职就业、副业创业正悄然被更多人接受。
C.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文化消费渠道的畅通,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成就了数字艺术、数字展演等文化新业态,也提升了文化生产效能。
D. 时下,不少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成为潮流,根本是因为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创作者对传统文化各具匠心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致。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时直至生命终结,___________,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等的周期性变化,人们将体内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律。人体内还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指令,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到了上世纪中叶,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这一词。那么,___________?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具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