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10字。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2、背诵全诗;
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成为乐府歌行体的一种。“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
二、字,词,音
天姥、瀛洲、剡溪、渌水、澹澹、
霹雳、石扉、訇然、青冥、魂悸、
鼓瑟、觉时、天台、语天姥、谢公屐、
殷岩泉、栗深林、鸾回车
三、整体感知
(一)析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1:内容:梦游天姥
2:形式: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比较灵活,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不拘一格。如《游子吟》)
3:内容:别东鲁诸公
点拨:歌抒情、文载道、诗言志。这是一首和曲而唱的歌行体诗——他抒情;这是
1
一篇形式自由的文——他载道;这是一首表达理想的诗——他言志。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感知内涵
1、朗读诗歌:
学生齐读全诗
纠正字音,并结合注释强调读音及意义
2、学生朗读第一段(节奏轻快雄浑有力)
思考:①诗人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的四个句子是哪四个?②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③体会夸张、对照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②连---横拔---掩倒----倾③神往充满神秘色彩、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还要知难而进。)
3、集体朗读第2段(感情充沛语调适合)
思考: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在第二段开头用了一个“之”字代哪些内容而引出了他神往的梦境。②大胆想象,试述“梦”的过程。③找出表现诗人梦游时兴奋不已的词及梦醒后的情感。
(①代第一段内容。②梦前----梦中-----梦后③飞丰富的想象大胆夸张。理想之梦:A浪漫:邀明月为伴、著谢公之木屐、登青云之梯----追求。B:神奇:天马行空、日月同辉、霓为衣、风为马、虎鼓瑟、鸾回车、仙如麻——理想。梦后---失落。)
4、集体朗读第三段
点拨:“梦游天姥”,诗人极尽想象,直到眼前烟消云散,诗人才又回到了现实之中。梦后的诗人有何感叹?让我们一起来读诗文的最后一部分。
思考:①你们是如何理解反映诗歌主旨的这饱蕴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