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840字。

  辽宁省协作校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共23小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其它试题答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固然可以包括一切经营着集体生活的动物,但主要是人类的集体生活,人类的社会。所以我们不妨说,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们经营共同生活的集体的学科。
  “共同生活的集体”必须有一个大家都公认和公守的生活行为规范。普通就叫“规矩”。这些规矩哪儿来的呢?靠文化,靠人类社会传下来的那一套办法。许多经营集体生活的动物,它们是依靠本能来配合它们相互间的行为的。而人们却不同,主要是靠传下来的习俗,我们不是生长在自然界里,而是生长在一个文化界里。
  社会是什么东西?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临时形成的共同生活的集体,而是一个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有文化的集体。它是很复杂的,它包含着满足个人生活和集体持续多方面需要的种种集体活动。这个复杂的集体活动并不都是乱七八糟的,而是一套有系统的安排。我们要去认识它,就要运用很多概念、格格、框框。我们要对它进行分析,分析其异同,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取一个名字,形成一个概念。
  社会是个集体,这个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首先是个生物的单位。个人作为一个生物的单位,它是个有生有死,有痛有痒的个体。说它是个单位,是个个体,就是指它是与别的单位分开的,互相独立的,生死不与共,痛痒不相关的。它们是各自独立的封闭的实体。可是人们生活又需要集体,要同别人生死与共、痛痒相关。这与一群羊不一样。羊群在被狼追赶时,每只羊都自顾自地奔跑,有只羊被狼抓住,吃掉,别的羊就可以逍遥了,它们并不关心那死掉的羊。而人却不然,要共同想法对付敌人,所谓同仇敌忾。母亲爱孩子,自己不吃也要省下东西来给孩子吃。我看这里固然有一点生物基础,但主要是集体的文化教育出来的感情。这就是通过文化,使生物上断离的个体变成一个整体。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还要从另一方面去着。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人死光了,这个由这些人形成的社会也就不存在了。但是只有一批人集合在一起也不成一个社会。聚集在一起的人要经营共同生活,这就需要一套互相配合行动的规定了的办法。有点像演出一台戏,光有演员还不够,演员们必须串定一套角色;生旦净丑,按照扮演的角色去演唱。社会里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对某个人是"父亲",对某个人是"丈夫",对某个人是"老师"等等,父亲、丈夫、老师都是身份,所有的身份综合起来成为一个社会结构。
  我们一个个人就用这个社会结构中的各种身份进行社会活动。每个身份都是一套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指在这个结构生活的人都得按身份办事。第一个"父"字是指个人,第二个“父”字是指身份。如果个人不按规定的模式串演这个角色,那就出现“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的状态。
  在社会结构中规定的身份是一种生活的手段,是用来满足个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的。需要在变化,手段也要随着变。这就是社会的变迁。当这一种手段不能满足在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个人们的生活需要时,这些行为模式也就站不住了。当然社会变迁不是很简单的,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仔细分析的过程。
  社会学者为了要研究社会结构,所以常常把一套有关的社会身份,比如用来满足人们某种同一需要的身份,看成是一个体系,称它作社会制度,有如亲属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等等。这种分类各个社会学家也不一定一致的。他们认为社会结构就是由这许多社会制度所形成的一个大体系。社会结构是一个整体,意思是说∶一个社会里的各种制度是互相关联的,互相起着制约和配合的作用。动一毛要牵全局。
  (摘编自费孝通《社会学在讲什么》,有删改)
  材料二∶
  为克服社会学既有范式的局限,社会学有必要走出“只见社会不见个人”的困局。尽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社会科学的主流范式关注的是社会和结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流研究仍会如此。如费孝通所说,这是社会科学的工具意义。但是社会科学还有一个人文意义,这便是对"人"的关注,它位于深层的意义世界。社会学发展到今天,只有工具意义显然是不够的。一方面不利于一门“学”的建立,即不利于确立社会学在学科分类中的坚实地位;另一方面.即便从改变世界的工具角度来说,也不利于社会学对世界的全面理解,社会学的科学范式在增进世人对社会的理解方面依然有所局限,从而影响了社会学改变世界的力量。而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探究主体世界的深层意涵,恰是社会学的独特视角,也是费孝通为我们指引的方向之一。在社会关系视角下研究人的主体问题,一方面有必要弥补以往社会学忽视人的主体问题的局限性,讨论主体适应社会乃至改造社会的过程和情态;另一方面,也有必要说明处于社会关系等各种限制中人的调整能力或失调状态。概言之,社会学应该在增进对主体的理解方面贡献自己独特的力量,这在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增进文化自觉和促成文化转型的实践世界也颇具价值。
  (摘编自刘亚秋《费孝通社会学思想中的主体性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对结构分类的认知存在差异,所以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结构时需要利用社会身份来进行体系划分。
  B.社会是人的集合,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形成了社会,而社会又在不断地影响着人的行为。
  C.只要在社会学研究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就能确定社会学的坚实地位,增强社会学改变世界的力量。
  D.在社会结构中规定的身份是一种用来满足个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手段,这种手段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决定性因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集体的文化教育出来的感情有可能成为人们公认的伦理或习俗。比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等观念。
  B.各类社会制度是互相影响的,比如我国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其制度基础就是当时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宗法制”。
  C.人们以其社会结构中的“身份”活动时,需要遵从身份相应的行为模式,否则就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D.社会学研究中的“人文意义”比“工具意义”更重要一些。我国社会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扭转“重工具不重人文”的现象。
  3.根据材料一中的观点,下列关于社会形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小国寡民”状态,也可以算是一种社会形态。
  B.《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与星期五一起搭建房子、种植谷物、驯养动物,这荒岛因他们的存在成为了一个小型社会。
  C.在大学校园中,全校的师生在一起集体生活,每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的身份,都遵守一些公认的行为规范,所以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
  D.狼群是具有“团队精神”的集体,每个狼群都有严格的秩序和纪律,狼群中的每匹狼都有自己的分工,它们也可以算是一种小型社会。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如果未来你需要从事一此社会学方而的研究,根据以上材料,请列出几条研究原则。(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鸡鸭名家
  汪曾祺
  那两个老人是谁?
  一声鸡啼,一只金彩灿丽的大公鸡,一只很好看的鸡,在小院子里顾影徘徊,又高傲,又冷清。
  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的,在江边的沙滩上……
  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