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560字。
2020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題。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传播、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动等特征的大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B .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C .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D .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 .第二段介绍了社会阶层结构方面的变化,并由此说明了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
C .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大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 .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十”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B .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C .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D .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这进一步彰显了就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内涵。
2012年以来,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趋于减少,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劳动力数量依然庞大,我国在就业方面始终存在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