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310字。
秘密★启用前
重庆市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淸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堿扩展与所硏究问题的多样化,逐渐出现了许多无法用经典定量分析方法计算的“模糊量”。比如,对某个领域的家庭经济能力的评价,往往可以分为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等;对人的身体素质评价,身高往往分为高、中、矮,等等。这些便是量的模糊性,即模糊概念。
模糊概念,是指边界不清晰、外延不明确的概念。模糊集合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模糊概念的反映。客观存在的某些元素是否属于模糊集合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我们既不能认为这些元素完全属于这个集合,也不能认为完全不属于这个集合,而是往往处于一种亦此亦彼、模棱两可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模糊性。模糊性是客观事物所呈现的普遍现象,主要指客观事物差异中的中介过渡的“不分明性”,或者说是研究对象的类属边界或性态的不确定性。虽然模糊事物没有绝对界限,但还是有相对的标准与合理性的。同时,模糊性中又允许主观性的存在,因为对模糊事物各人心目中的界限不会是完全一样的,承认一定的主观性是模糊性的一个特点。此外,人们心目中的界限又形成一定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因而其又是客观的。模糊性正是对这种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反映。
为解决模糊概念与经典定量处理方法之间的矛盾,便岀现了使精确概念模糊化的模糊思维方法。1965年,查德教授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模糊集合》,标志着模糊思维方法的诞生。
隶属程度思想是模糊思维的基本思想。例如,我们描述“年轻人”这一模糊概念的隶属程度,在面对人在多大年龄算年轻人的问题时,可以给出一个模糊范围。这样,100个人或许可以给岀100个年龄范围的模糊集合。比如,有的人认为18岁到45岁是年轻人,有的人则认为20岁到48岁是年轻人,等等。假设有一位年龄40岁的人:在这可能的100个年龄范围内,有的包含40岁,有的不包含40岁,这种状态描述为“中介状态”。如果有80个范围都包含40岁,那么这位40岁的人是“年轻人”的隶属程度就可以理解为80%或0.8。
多值逻辑思维是模糊思维的基本思维方式。由于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些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多值逻辑思维,即把过去的{0,1}二值逻辑推广到[0,1]闭区间上任意取值的多值逻辑。
可以说,模糊性是精确性的推广和延伸,而精确性则是模糊性的极端。所以说,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研究事物的模糊性时,切不可忽视事物的精确性。正确理解和处理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重要。如果对这些模糊概念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即所谓经典思维的方法去处理和研究,将会得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结论,更不会促使模糊控制机器人、模糊控制汽车、地铁等产品的出现。因此,在处理问题时,要弄清楚哪些是精确现象,哪些是模糊现象,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再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目前,模糊思维方法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具体的硏究成果。比如,模糊思维方法在土壤评价、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等。此外,在工农业、经济、生态文明、国家治理、政策评价等各个方面,无不渗透着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模糊控制的无人驾驶模型,成功地把模糊逻辑应用于航天飞机的对接和姿态控制及星际跟踪系统等许多尖端技术领堿。将模糊思维方法应用于控制领堿,可以更真切地模拟人脑思维和判断,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选择和控制,从而推动智能化新技术发展。
(摘编自李群《重视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
材料二:
什么是模糊思维?模糊思维是人们对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的思维,是意识的非确定性和若明若暗的投影。作家决不用严格量化的语言和完整的三段式来表达意境,塑造人物。这就是说,人们认识活动的有效性、多样性、深刻性,并非单纯来自明晰、精确的认识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相反,各种模糊思维形式和语言表达在人们的交往活动和知识交流中,有时更具有广泛、完美和高效的特征。
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最初的构思常常是模糊朦胧的。作家贾平凹在他的中篇小说《腊月•正月》后记中说:“我的一些作品,是在一种意会的但说不出的朦朦胧胧的意识中产生的……”当代很多小说的主题就较为模糊,很难用几句话把主题说清。如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绿化树》等。文学创作中,模糊性的表现手法,都产生了相当强烈的艺术效果,它和某些精确描绘相结合,将使形象更为丰满动人。
总之,模糊思维不但作为模糊数学的集成名称存在,也是作为非自然科学的基本单位显现着。
(摘编自董小玉《文学创作中的模糊思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模糊思维方法,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扩展与所研究问题多样化大背景下人类认知模式的一次发展。
B.模糊性是精确性的推广和延伸,所以在实践生活中,在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应多采取多值逻辑思维。
C.模糊思维方法已应用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并取得了具体的硏究成果,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则相对滞后。
D.作家进行创作时通常广泛使用模糊的思维形式和语言表达,决不用精确的描绘来表达意境,塑造人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模糊性是客观事物所呈现的普遍现象,模糊事物没有绝对界限,可是并非所有事物都具有模糊性。
B.模糊概念与经典定量处理方法之间是有矛盾的,所以处理模糊问题时,应尽量避免精确定量的干扰。
C.模糊性中允许主观性的存在,材料一中论述“年轻人”隶属程度时所涉及的“中介状态”就是明证。
D.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区分精确现象和模糊现象,高精尖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中涉及不少的模糊现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涉及模糊思维的一项是(3分)
A.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光速是指光波或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模糊思维方法”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月下老人祠下
俞平伯
君忆南湖荡桨时,老人祠下共寻诗。
而今陌上花开日,应有将雏旧燕知。
闲兄最怕读拙作的小引,在此于是不写。但是——在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上找着一段日记,“节抄无趣,剪而贴之”。
午偕环[注]在素香斋吃素,湖滨闲步,西园啜茗。三四妺来,泛舟湖中,泊白云观,景物清绝。有题壁诗四章,各默记其一而归,录其较佳者:“蝴蝶交飞江上春,花开缓缓唤归人。至今越国如花女,荡桨南湖学拜神。”更泛舟西泠,走苏堤上吃橘子。
更于抵京之后,十二月十一日写给环的歪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