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520字。

  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4分)
  ,                     。
  ,                     。
  2.根据课文填空。(4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4)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以“一帆”小景,写出大江直流、平野开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4—5题(4分)
  书湖阴先生壁
  (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作者的邻里好友。②排闼(tà):推门闯入。闼:宫中小门。
  4.“一水护田将绿绕”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9题 (14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 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         B.正患己不能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而伯乐不常有    德彝惭而退       D.虽有千里之能    上诘之
  7.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D.安可/诬一世之人
  8.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可尽粟一石。                                                                         
  (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9.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德彝存在哪些问题?(3分)
  10.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3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