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10字。
枣阳市2021年中考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 考 试 顺 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答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
经千难而前扑后继,历万险仍契而不舍。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 )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这种精神根深蒂固,而决不会浮光掠( )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每一粒粮食都是人类不辍劳作的见证。
B.天空悄然拉上了夜幕,我望着夜色弥散的枣阳小城,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C.广大青年肩负起自身的使命和担当,用奋斗的青春为蓝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D.襄阳市精心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同时有机融入现代生活,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4.下列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回望庚子年,既有惊心动魄的风云突变,又有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连词”)
B.《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寓言。我们熟悉的《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都出自该书。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划一,每句5个字或7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D.军人永远是华夏大地壮美山河的守岁人,永远是护佑祖国安宁的长明灯。(这句话没有语病)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从本质上讲,传统的孝老敬亲文化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内容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
②不仅不会过时,还必将历久弥新。
③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历来都十分崇尚传统文化精神的国度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孝老敬亲文化永远不会过时。
④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孝老敬亲是家国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
⑤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
A.⑤④①③② B.①⑤③④② C.②③⑤④① D.②④⑤①③
6.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7分)
(1)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的“□□□□□□□,亲山亲水有亲人”,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2)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3)“大道之行也,□□□□。”这是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多次引用的《礼记》中的古语。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合共生”“和而不同”,推崇不同国家、民族“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成为深深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基因。
(4)旅行,让诗人的目光悠远而深邃;征途,让诗人的心胸宽广而大气。伫立江边,杜牧沉思:东风不与周郎便,□□□□□□□;扬州初逢,刘禹锡豁达昂扬:□□□□□□□,病树前头万木春;黑云压城,李贺大声疾呼:报君黄金台上意,□□□□□□□;密州出猎,苏轼慨然长吟:□□□□□□□。鬓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