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060字。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11)
一、积累(2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3分)
生命,都是造物主一丝不苟的作品。学会欣赏生命,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欣赏生命,需要一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孜孜不倦的追求,感受生命中锐意进取的力量;欣赏生命,需要一种“自古逢秋悲寂??(liáo),我言秋日胜春朝”开阔不拘泥的视野,发现生命中与众不同的美好;欣赏生命,需要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平和不烦躁的心态,领略生命中豁达大度的幸福……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生命,相信生命回馈你的都会是风景!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1分)
寂??(liáo)
(2)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拘泥 ( ) 孜孜不倦( )
【答案】
(1)寥
(2)nì zī
【详解】
(1)寂寥,jì liáo,寂静空旷、冷落萧条。注意“寥”的正确书写。
(2)拘泥,jū nì,固执;不知变通。注意“泥”读二声。
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不要写成“zhī”。
2.根据文段内容,空缺处依次填入哪一项中的词语最恰当?( )(2分)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这世间的态度。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慧。
A.别人 自然 自己 B.别人 自己 自然
C.自己 自然 别人 D.自己 别人 自然
【答案】D
【详解】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苟且:指只顾眼前,得过且过;马虎,敷衍。根据“他不苟且”分析,第一个空是“尊重自己”;霸道:指强横,蛮不讲理。根据“他不霸道”分析,第二个空是懂得“尊重别人”;根据“他不掠夺”“有永续的智慧”分析,最后一个空是懂得“尊重自然”。故选D。
3.小康正值志学之年,而他的父亲甫届耳顺之年。由此可知,小康与父亲相差几岁?( )(2分)
A.三十五岁 B.四十岁 C.四十五岁 D.五十岁
【答案】C
【详解】志学之年是十五岁,耳顺之年是六十岁,小康与父亲相差四十五岁。故选C。
4.语言表达和运用。(4分)
小文看到一则新闻,2020年2月,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一批口罩和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句话来自: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小文弄不明白的是,捐赠者为何不选“与子同袍、与子同泽”而选择“与子同裳”?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与“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意思非常相近,但有细微的区别。“与子同袍”后面有句“与子同仇”,表达同仇敌忾的情绪。而选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后面有句“与子偕行”,表明日本友人要和中国(武汉)人民一同前行,奋力抗击疫情,共渡难关的情感。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联系上下文可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后的句子是“与子同仇”,有同仇敌忾的意思,不符合日本捐赠给我国抗疫物资的语境。“岂日无衣,与子同裳”后的句子是“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甲兵”指的是物资装备,与其所捐赠的口罩等防疫装备更贴切,同时“与子偕行”这句有携手并肩,一同前行之意,表达出日本将与我国共同努力,一起抗击疫情的意思。所以选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而不选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 。 。 。
①既有大成至圣,又有亚圣。既有《论语》,又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能力。通读各个句子,介绍的是“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的表现。先介绍人,即“①既有大成至圣,又有亚圣”是说其人,然后②介绍其“宗旨”。即“孔曰‘成仁’,孟曰‘取义’”。③句是今人对孔孟的评价,④句是古人司马迁对孔孟的评价,顺序应自古及今。排序为:①②④③。故选D。
6.古诗文默写。(7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