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90字。
2021年九年级语文学科综合测试题
说明:
1.本测试题分四大部分,共六大题2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准考证号后,再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的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8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4分)
一、(5小题,16分)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露宿/星宿 禁锢/忍俊不禁 B. 倜傥/凋谢 间或/挑拨离间
C. 贮蓄/伫立 阴晦/诲人不倦 D. 田畴/踌躇 记载/风雪载途
【答案】C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颤抖 仙露琼桨 麾下 雕粱画栋
B. 吹嘘 摧枯拉朽 涌跃 刨根问底
C. 促侠 两胁插刀 思慕 春寒料峭
D. 聒噪 海市蜃楼 拘泥 浮光掠影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全新大型文化类节目,它聚焦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书籍,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磅节目。学校组织同学们在学校公众号上进行“云观看”,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3. 一位同学观看了《典籍里的中国》,在评论区写下了一段文字来表达他的感悟,请结合语境,你认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央电视台发扬___________的精神,将中华文化以不同的形式传播给国人,进而成为国人前进的精神动力。在第一期节目中,倪大红的表演很让人拍案叫绝,他将一位倾尽一生读《书》、护《书》、传《书》的老人,演绎得惟妙惟肖。而第二期介绍的《天工开物》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工艺百科全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把农业生产视为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一代代人___________,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其中宋应星先生和袁隆平院士都是为之而奋斗的___________的伟大科学家,他们是文化的开创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A. 标新立异 处心积虑 路人皆知 B. 推陈出新 殚精竭虑 妇孺皆知
C. 推陈出新 殚精竭虑 路人皆知 D. 标新立异 处心积虑 妇孺皆知
4. 学校组织同学们对第一期节目中的典籍《尚书》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下为某位同学整理的资料,其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尚书》保存了许多历史档案材料,是研究、了解我国上古时期文化史的宝贵史料。
B. 《尚书》之所以被称为《书经》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儒家五经之一。
C. 《尚书》的“德治”主张治国者要设立道德大国形象,维持国家尊严,捍卫国家主权。
D. 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了巨大打击,几乎焚毁了全部原有《尚书》抄本。
5. 学校拟开展“致敬典籍”的实践活动。请你从《诗经》《论语》《孟子》《列子》《资治通鉴》中选一部典籍作为致敬对象,可以参照示例,写出选择的理由。
【要求】①结合教材中学过的课文,从内容以及价值两方面进行阐述,语言表达连贯得体;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我选《列子》,它让我们看到了愚公的坚持,它让我明白,一个人只要有磐石般坚定的意志,就能战胜世界上所有的困难。
【答案】3. B 4. D
5. 举例1:我选择《论语》一书,在《论语十二章》中有关于学习方法以及态度的阐述,它能如指路明灯般引领我们学习。
举例2:我选《诗经》,在《蒹葭》中那个不畏艰险具有求索精神 人如指向标,时时刻刻指引着我不畏求学艰险,迎难而上。
举例3:我选《孟子》,在鱼与熊掌的选择中,在生与义的抉择中,在进与退的坚守中,我领悟到了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根本。
举例4:我选《列子》,它让我看到了愚公的坚持,它让我明白,一个人只要有如磐石般坚定的意志,就能战胜世界上所有的困难。
举例5:我选《资治通鉴》,它让我看到了孙权的语言艺术,让我看到了吕蒙的善于学习,让我看到了鲁肃的真诚待友,这些都让我获益匪浅。
二、(1小题,8分)
6.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陆游《游山西村》)
③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④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⑤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