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460字。
2021年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由积累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三部分构成,共24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三军可夺帅也,_____。(《论语》)
(2)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李白《行路难》)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6)________,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7)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8)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纳兰性德《浣溪沙》)
(9)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10)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孟子))
【答案】 (1). 匹夫不可夺志也 (2). 非淡泊无以明志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 山雨欲来风满楼 (6). 拣尽寒枝不肯栖 (7). 学诗谩有惊人句 (8). 一抹晚烟荒戍垒 (9). 河流大野犹嫌束 (10). 达则兼济天下
【解析】
【详解】本题中“夺、淡泊、沧、庇、俱、拣、栖、谩、戍、嫌、兼、济”是易错字,注意正确书写。
2.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B. 在古代,“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少年;“豆蔻”,泛指十三四岁的孩子;“束发”指孩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女二十岁,表示成年。
C.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D.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豆蔻”指女孩十三四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据此可知,B项是错误的。故选B。
3. 下列有关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纪实性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曾名为《西行漫记》。
B. 长篇小说《红岩》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重庆地区地下党人的英勇斗争的故事,刻画了一批如江姐、许云峰、余新江等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形象。
C. 《傅雷家书》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篡而成,书中傅雷并不重视孩子的日常生活,却重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修养方面的教育。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朱赫来,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引导下,保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用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据此可知,C项“书中傅雷并不重视孩子的日常生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
4. 下列关于语法知识、成语运用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逆行者”“美丽乡村”“最强快递”“青春之歌”,这四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B.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孔乙己是人。
C. 面对外国记者咄咄逼人的指责,台上的外交部发言人从容不迫地一一予以辩驳。
D. 课堂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