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首宋词,约3440字。
“漫步宋词”拓展阅读
(一)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1.这首词开头写景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2.“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社会图景?
3.请分析出上下片所抒发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格?
(二)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上片开头以“ ”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 ”一转,却只有往事入梦,理想与现实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
2.下片开头“未”写出 ,“先”体现 ,“空”表达 ,深入了上片的“身”与“心”矛盾冲突。
3.“此身谁料”一句正常的语序是 ,它写出了 的悲哀,“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先 后 ,形成转折,表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4.这首词饱含人生的不如意,但由于其中融汇了 的激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 的特色,强于那些仅仅书写个人苦闷的作品。
(三)柳梢青 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这首词是上元节(正月十五)之作,时南宋已亡。
1.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铁马蒙毡”,暗指当年“金戈铁马”的抗元之势今已不在。这四个字中包含着词人的无尽憾恨。
B.“银花洒泪”,景情交融,耐人品味:元宵节火树银花的景象,更勾起了亡国遗民屈辱、悲凉的感情。
C.“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描写元人以鼓噪庆祝胜利,意思在说明入主异族不会欣赏汉人的歌声。
D.下阕写佳节思故国的愁绪,比辛弃疾“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慨叹更多了几番怨懑与无奈。
2.“辇下风光”三句分别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四)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