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980字。

  天津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l1题,共27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眺望(tiào) 轮廓(guō) 天衣无缝(fèng)
  B.聪颖(yǐng) 侥幸(jiǎo) 自惭形秽(huì)
  C.妖娆(ráo)     秘诀(jué) 忍俊不禁(jìn)
  D.追溯(shuò) 踌躇(chóu) 恍然大悟(huǎng)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无论是昔日的五连冠,还是如今的一次次绝地反击,中国女排都          了为国争光、
  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如排精神是体育人均中华民族奉献的       精神财富,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相信女排精神必将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不断书写新的传奇。
  A.传承   宝贵   鼓舞 B.传承   贵重   鼓动
  C.传达   宝贵   鼓动 D.传达   贵重   鼓舞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记录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
  ②阅读这些典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③典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还能带给我们许多人生启迪。
  ④在阅读中,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技术:“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北斗导航星座正向地球每一个角落源源不断地送去服务信号□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既能稳步前行又能跨越发展□毫无疑问,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是因为科技的自主创新,是因为航天人永不言□败追求卓越的精神。
  A. ;   !   、   B.   ……    !    ,
  C.  ;  ?   , D.  ……    ?  、
  5.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考试院诗味更加醇厚。
  阅读《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一文,回答6~8题。
  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教
  ①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活动,科研工作者在海洋中均检测出了微塑料。相比大型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别,更加隐蔽,不易清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②海洋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海洋微塑料由大型塑料碎化而来,另一部分来自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③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教授介绍,比较大的塑料被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误食,造成的往往是机械损伤: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④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微塑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