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40字。
莆田市2020—2021学年上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默写(10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岳阳楼记》)
(2)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5),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6),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8)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感。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B.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意识。
C.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国庆、中秋节双节国内的旅游业逐渐恢复正常。
D.公园里绿树成荫、鲜花绽放。游客身处其中,欣赏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型纪录片甲(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该片主题宏大,内容丰富,叙事节奏明快。片中的解说词句式简洁,言简意赅,没有冗①(A.rǒnɡ B.rónɡ)余的修饰,直抒胸yì ②(A.意B.臆),直抵人心;配音乙(A.朗朗上口B.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传达出战场上特有的紧迫感;画面以短平快为特色,如行云流水。该片细节真实丰富,丙,有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是一部非常好的爱国主义影像教科书。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处:②处: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选项,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乙: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采用较多历史影像、图文资料
②带来了历史故事的真实感、厚重感
③立体还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
A.②①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①②③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4~5题。(6分)
【甲】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4.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轼与青天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
B. 乙词运用嫦娥奔月、砍斫桂树等典故,使词的意蕴深刻、情感更加含蓄。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D. “乘风归去”“乘风好去”均表达了词人不满现实、向往天上生活的感受。
5. 两首词中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和“被白发,欺人奈何”分别问月,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东坡巾
明苏郡守胡可泉缵宗①,与客登虎丘,见戴角巾者三人,往来自如。可泉召而问之,答曰生员②。因问其所冠者何冠,答曰东坡巾。可泉曰:“若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