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470字。

  八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21.6
  一、积累运用(30分)
  很多人步履匆匆,忙忙碌碌,他们被功名利禄所束fù( ▲ ),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物质财富。在追逐的时候烦恼如杂草般丛生,不断为未来A.担惊受怕,却唯独忘了生命中那些最让人温暖、最让人感动的shùn( ▲ )间!其实生活中本没有那么多烦恼,一切只不过是B.庸人自扰。我们只要稍微停下脚步,就可以更好地珍惜生命本原的美丽,不为爱欲所炫目,不为污秽所恶心,永远C.目空一切地看待生命,永远澄澈透明地看待世界。那时候,你将发现,在人生的幽僻处,细小处,都闪耀着D.五彩斑斓的光芒。
  1.(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束fù( ▲ )                       shùn间( ▲ )
  炫目( ▲ )                        幽僻( ▲ )
  (2)下列短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担惊受怕      B.庸人自扰      C.目空一切      D.五彩斑斓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步履匆匆     功名利禄     停下脚步     澄澈透明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全都相同。
  B.在追逐的时候烦恼如杂草般丛生。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其实生活中本没有那么多烦恼,一切只不过是庸人自扰。
  解说:这句话中的“烦恼”是形容词。
  D.那时候,你将发现,在人生的幽僻处,细小处,都闪耀着五彩斑斓的光芒。
  解说: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不同的角度会带来别样的体验。小说《社戏》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敦厚和睦的民风;《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作者化身一滴水,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B.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C. 诗文中蕴含着古人的情怀。《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讲述了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直接表露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D.学习是永恒不变的追求。《虽有佳肴》是儒家论著《礼记》中的一段。文章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最终得出了“教学相长”的结论,语言精炼,逻辑严密。
  3.阅读下面关于“低碳生活”演讲稿的开头,完成任务。(4分)
  近年来,由于人类滥伐林木、滥建厂房的原因,地球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森林退化,沙尘暴扬,水土流失,酸雨赤潮,臭氧空洞……空中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河中死鱼漂荡,污水滔滔;地上垃圾遍布,废渣成堆……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谁不希望身边的江河清澈明净?             ▲            ?
  (1)修改语段中画线的病句。(写出修改意见即可,2分)
  ▲                                        
  (2)根据语境,补全语段空缺处的内容。(2分)
  ▲                                      ?
  4.默写。(9分)
  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的永恒主题。《关雎》中(1)“       ▲       ,君子好逑”一句抒发了对爱情的渴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2)“       ▲       ,端居耻圣明”一句婉转表达了从政的心愿。(3)“       ▲       ,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4)“选贤与能,       ▲       ”是孔子对大同社会的畅想。(5)“       ▲       ,骈死于槽枥之间”是韩愈屡遭冷落的不平之语;(6)“可怜身上衣正单,       ▲       ”是卖炭翁艰难生存的矛盾之言。(7)“       ▲       ,寂寞沙洲冷”体现了苏轼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8)“        ▲       ,       ▲       ”彰显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5.综合性学习。(6分)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先生在长沙逝世。八(1)班设计了一个缅怀袁隆平先生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这幅漫画是根据袁隆平先生的“禾下乘凉梦”而创作的。请简要描绘漫画内容。(3分)
  ▲                                        
  ▲                                        
  ▲                                        
  ▲                                        
  (2)袁隆平先生的言行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和”的思想。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探究“和”的具体内涵。(3分)
  【材料一】袁隆平说:“国际上曾经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我出国工作,都被我谢绝了。我的根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根也在中国。有的人不理解,我就告诉他:人,除了吃饱肚子,还需要一股子精神,只有精神丰富了,心情才能愉快,身体才能健康,事业才能做得长远。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
  【材料二】“30多年前,我有幸在北方杂粳中心杨振玉先生带领下,在海南岛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中认识了袁先生。初次见面,先生对我们这些晚辈一点架子也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