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430字。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你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2.本试题不分ⅠⅡ卷,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不要直接在本试卷上答题。
  3.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对应的答题卡区域,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我们经常在忙碌而庸俗的生活里dài慢了时光,轻视了岁月。等到回首往昔才突然醒悟:光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苍劲有力,她会从指缝间溜走,在漫不经心里消失。  
  ①dài _____       ②劲______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______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②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_____,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③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______得五彩斑斓。
  A.因为  环绕  倒映            B.但是  环绕  辉映
  C.因为  萦绕  辉映            D.但是  萦绕  倒映
  3.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B.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C.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D.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非常纯的沙子)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C.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而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D.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5.名句默写。(5分)
  ①《石壕吏》中“            !           ”两句渲染了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②《诗经??蒹葭》中表现主人公寻觅伊人的道路高而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天色骤变,阴云密布、阴沉迷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2分)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_____。
  ⑴以上文段节选自《傅雷家书》,选文横线处填写下列哪一句更合适?______(填序号)
  ①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②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⑵本书收录了傅雷夫妇和孩子们的多封书信,有着鲜明的语言特色: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5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下面一起进入“和”文化学习。
  ⑴“和”字甲骨文写作其字形左边像一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