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50字。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了解马尔克斯生平及其作品,了解“魔幻现实主义”,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主要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历史的发展总是夹带着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当一个闭塞的小村庄被卷进世界文明的浪潮,被迫前行时,又会发生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跟着马尔克斯一起,走近那个如梦似幻的“马孔多”,一探究竟。
2、写作背景
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3、作者介绍
加西亚马尔克斯(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 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
4、题目解说
作家在书中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整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
5、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原本封闭的马孔多与外界沟通后变了样。
第二部分(第3-14段):写丽贝卡的吃土症和失眠症的表现以及给马孔多带来的影响。
6、全文分析
1.简要分析本文中乌尔苏拉的形象特点。
明确:
乌尔苏拉在《百年孤独》中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顽强、睿智、执着、独立,并不逊色于她的丈夫,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灵魂,是整个家族的支撑者。
她不愿与现实生活妥协,在一次次历史关头担当重任,从不愿意也未曾在苦难和挫折面前屈服。在旁人无法治愈丽贝卡的吃土症的困境中,乌尔苏拉采取“药物治疗加上皮带抽打”的手段,不但让丽贝卡在几个星期后显出康复的迹象,还让丽贝卡把她视为家庭成员中最亲近的人。在危害十足的失眠症面前,一开始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失眠症的危害缺乏正确认识,而乌尔苏拉“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并用从母亲那里学过的对草药的认识,开展了草药治疗。她以全部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