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32030字。
肇庆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末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陈皮薄饼 近日,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咖啡馆推出 几款添加了中草药的咖啡和甜点,在网上引发热议。院方表示,此举既让顾客体验了美 食,又传播了中医药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形神 兼顾、阴阳平衡等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药文化早已融 入中国人的血脉,融入百姓的饮食起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振兴和发展中医药,必须正本清源、澄清事实,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展 示中医药文化魅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和贡献。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 中医药,增加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味中药, 到底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呢?根据诗中描述,九月已经立秋,天气寒凉。吴茱萸是一味 温里药,用于胃寒、脾胃虚寒等病症。而山茱萸是一味补虚药,主要是补肝肾、精血,用于 精血不足等病症。由此推断,此处的茱萸是指吴茱萸。如果把这样的内容植入电视节 目、网络游戏、知识竞赛之中,寓教于乐,很容易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比如,把中 医药文化与流行音乐巧妙结合,让很多年轻人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
加强中医药丈化传播,需要把中医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医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概 念,而是源于丰富的临床和生活实践。例如,《黄帝内经》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 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的健康长寿之道,包括天人合一、顺应 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这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互 为印证。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极高的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子 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经典,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从娃娃抓起,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中医药 文化进校园,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例如,我国组织编写了《中医药文化 中小学生读本》,旨在让中小学生在整体观念、君臣佐使、辨证论治、阴阳五行、药食同源等中 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民族文 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 利用好。'‘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我们要自觉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 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摘编自白剑峰《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
材料二: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如今,青蒿素联合 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地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 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但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 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 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 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 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 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 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 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 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 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昔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 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 化瘀的临床疗效。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生物力药理学也正在发展,它旨在将中药的药效 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 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 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节选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特意开办了咖啡馆,并在咖啡 和甜点中加入了中草药,给顾客以新异的体验。
B.白剑峰认为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应该从将中医文化广泛应用于生活实践、持续开 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
C.复方用药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中医师为了达到良好的疗效,通常会随 着病人病情和症候的发展变化调整药味和剂量。
D.中药提取的芍药昔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效果显 著,这是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的证据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关介绍中医药的电视节目若想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应寓教于乐,如推出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就诗中茱萸是何种茱萸设问。
B.古人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与今人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心理平衡等说法,虽字面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C.引导青少年阅读《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能够使他们形成关于中医药文化的正 确、客观、科学的认知,从而渐渐产生民族文化自信。
D.生物力药理学要把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这是 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研究相结合而进行创新的一个重要范例。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曾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防 治疫情则“从参与者变成了主力军”,作用非凡。
B.《黄帝内经》:君药一味,臣药二味,佐药九味,为大方。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五 味,为中方。君药一味,臣药二味,为小方。
C.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书中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 和处理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D.湖南省举办了中医药健康科普宣讲大赛,它借助情景剧、喜剧、说唱等丰富多彩的表 演形式充分彰显了中医药学的无穷魅力和智慧。
4.材料一在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二的题目是《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为什么屠呦呦却介绍了许多非青 蒿素的内容?这些内容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指示有怎样的关系?(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U(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宝玉回至园中,袭人正惦记他去见贾政,不知是祸是福。只见宝玉醉醺醺回来,问其 原故,宝玉——向她说了。袭人道:“人家牵肠挂肚地等着,你且高乐去,也到底打发人来 给个信儿!"宝玉道:“我何尝不要送信儿,只因冯世兄来了,就混忘了。'‘
正说着,只见宝钗走进来笑道:“偏了我们新鲜东西了气"宝玉笑道:“姐姐家的东西, 自然先偏了我们了。"宝钗摇头笑道:"昨儿哥哥倒特特地请我吃,我不吃,我叫他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