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18110字。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36分)
一、选择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惯、古典文化、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________,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________,化为________。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________,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大小,作用的深浅,时间的广狭,空间的久暂,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如果套用一下古老的说法,可以说,( );道在器中,器不离道。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物换星移 抱残守缺 末日黄花 昙花一现
B. 物换星移 抱令守律 明日黄花 过眼云烟
C. 时过境迁 抱令守律 末日黄花 过眼云烟
D. 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明日黄花 昙花一现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管它们内容的大小,作用的深浅,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B. 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广狭,空间的久暂,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C. 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D. 不管它们内容的久暂,作用的大小,时间的深浅,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化传统是形而下的器,传统文化是形而上的道
B. 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
C. 形而上的道是文化传统,形而下的器是传统文化
D. 形成上的道是传统文化,形而下的器是文化传统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境况的变化,故应选“时过境迁”;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侧重思想观念不肯改变。抱令守律: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句中与前面“与时俱进”相对比,传统文化中的有些成分保守不知改进,故“抱残守缺”符合语境;末日黄花:形容人或事物即将消逝或失去光彩。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此处说的是传统文化中的有些成分保守不知改进会过时,选择“明日黄花”;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失,侧重停留的时间很短。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也说过眼烟云。句中指有的传统文化存留的时间很短,“末老先亡”,故“昙花一现”更符合语境。
4. 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著有《九歌》《天问》等;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屈原、李白均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按字数分为小令、双调、长调,按作家风格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C. 1918年,周树人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老舍,现代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