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00字。
文言文阅读(2)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爚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帝幸汴梁,基与左丞相李善长居守。基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令御史纠劾无所避,宿卫宦侍有过者,皆启皇太子置之法,人惮其严。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暱之请缓其狱基不听驰奏报可方祈雨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宪则不然。”基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帝察其至诚,每召基,辄屏人密语移时。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暱之/请缓其狱/基不听驰奏/报可/方祈雨/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
B.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暱之/请缓其狱/基不听/驰奏/报可/方祈雨/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
C.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暱之/请缓其狱/基不听驰奏/报可/方祈雨/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
D.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暱之/请缓其狱/基不听/驰奏/报可/方祈雨/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左,一般指长江下游以西地区,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右,以西为左。
B.汴梁,古代地名,是元朝至明朝初期对开封的称呼,也称为“汴京”。
C.左丞相,丞相分左右始于春秋时期,在明代一般左丞相权利大于右丞相。
D.宿卫,指保护以皇帝为中心的宫禁安全的警卫,常被视为皇帝近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基自幼聪颖,获得很高评价。他年幼时,其老师郑复初对其父亲说,刘基定会光耀门楣;他熟读经史,被赵天泽看作诸葛亮一类的人。
B.刘基严格执法,让人感到畏惧。他认为宋、元时期管理宽容放纵,因而失去天下,于是要求御史严格举发弹劾,人们因此都害怕他。
C.刘基正直无私,客观评论他人。他与丞相李善长有矛盾,皇帝因此责备李善长,他反倒认为李善长是旧功臣,能够调和将领之间的矛盾。
D.刘基为国尽忠,很受皇帝重用。他刚毅慷慨,有着高尚的节操,谈论天下安危时,充满正义感;皇帝把他当作亲信,常屏退其他人与他密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
(2)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义,字慈恭,河南洛阳人也。义少矜严,有操尚,笃志好学。大统末,以父功,赐爵平昌县伯,邑五百户,其后改封广都县公。周闵帝受禅,增邑六百户。累迁安武太守,专崇德教,不尚威刑。有郡民张善安、王叔儿争财相讼,义曰:“太守德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