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340字。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名与高祖同讳,故称字。祖据,太傅安第二弟。父允,宣城内史。景仁幼时与安相及,为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者,唯景仁不至。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桓玄诛元显,见景仁,甚知之,谓四坐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败,遂令谢景仁三十方作著作佐郎。”玄为太尉,以补行参军,府转大将军,仍参军事。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玄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诏续至。高祖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我欲与客共食,岂当不得待。”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及平京邑,入镇石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 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 , 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垂,伐罪吊民,于是乎在。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高祖纳之。及北伐,转景仁为大司马左司马,专总府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又迁吏部尚书。八年,迁领军将军。十二年,卒 , 时年四十七。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
(节选自《宋书•谢景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
B.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
C.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
D.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在古代常用来表示官位的变动,主要包括升职和降职两种情况,但是“左迁”一般是指升官。
B.“皇祚”在这里指帝统、皇位。“祚”可以指皇位,登上皇位可以说是“践祚”,类似的表达还有“登极”等。
C.“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关系的名字。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不能称名,只能称字。
D.“卒”是中国古代对于死亡的称谓,大夫之死曰卒。另有皇帝之死曰崩,诸侯之死曰薨,士之死曰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景仁不慕权贵。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宠幸的人张法顺权倾一时,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造访的,只有谢景仁不去。谢景仁到了三十岁才担任著作佐郎便与此事有关。
B.谢景仁博闻强识。他擅长叙述前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疲倦。桓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等人都骑着马跟在后面,谢景仁在辇上陪坐。
C.谢景仁讲究原则。他正要与高祖吃饭时,桓玄骑马召见他,高祖请求离开,但是他不同意,并说:“主上对待我们臣下,应当有一定的法则。”最终他吃完饭才应召。
D.谢景仁深谋远虑。谢景仁支持高祖将要攻打鲜卑的主张,分析了高祖的功业与不足,也提出了平定鲜卑之后的策略,最终高祖采纳了谢景仁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
②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
(5)谢景仁认为平定鲜卑后应如何做?请简要说明。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