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10360字
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忖(chǔn)度 偏裨(pí)褴褛(lǚ) 央浼(měi)
B.纸锭(diàn) 癖好(pǐ) 债券(quàn) 打烊(yàng)
C.尴(gān)尬寒伧(chuàng) 惬(qiè)意 板滞(zhì)
D.簇(zú)新 诱哄(hòng)咂(zā)摸 夹(jiá)被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拖踏 撕混 贫窭 冒然行事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赔嫁 干燥 惫懒 掎角之势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C.手饰 亵渎 服贴 焕然一新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D.狼籍 喝彩 搭讪 逆情背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退到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物,没过几天_______ 的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②在充分利用原有水利设施的同时,还自力更生_______ 新水源,昼夜抗旱浇水。
⑶ _______发展得这样快,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加倍工作,才不至于落后。
A. 清静 开拓 时势 B. 清净 开辟 时势
C.清净 开辟 时事 D清静 开拓 时事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含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春节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风云变幻,一会儿晴空日丽,一会儿雨雪交加。恶劣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B.罗密欧和朱丽叶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不管三七二十一,这毕竟是一种胜利。
C.葛朗台的那种把金钱看作高于一切的思想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不足为训的。
D.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中运用善意的嘲讽,给我们展示了陈奂生这个下里巴人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的复杂的心灵世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过去十年,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支柱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点。
B.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使得身心受到损害,已成为心理学者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D.广州市有关部门指出:招聘洽谈会“谁主办,谁负责”,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在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
B.陈奂生自问自答,左思右想,总是不妥。忽然心里一亮,拍着大腿,高兴地叫道:“有了。”
C.古典小说能够做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语),特别是对于反面人物,高明的作者更要达到“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艺术水平。
D.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论王熙凤 王昆仑
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群的言动,彩绣辉煌的衣装,就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出场的写作工力,也并不弱于托尔斯泰之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吧?她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人皆屏息,她独放诞。特别是神情活跃,装饰辉煌,气势更高人一等。在这顷刻之间,王熙凤既“细打量”黛玉,称赞她生长得“标致”,又为黛玉母亲亡故而流泪,又责怪自己不该招引起贾母的伤心,又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打扫屋子等等,这一连串明快变化的形象,已使我们一开始就看到这一人物的特征。作者更在这一小段速写之后,借贾母之口,对读者爽快地指出凤姐性格,叫她作“泼辣货”。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来作清朝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这正是作者伟大的成就。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已经挽救不了自己的灭亡,但它坚决要抢先一步扼杀下一个时代的新生萌芽和他们的恋爱自由。王熙凤就是一个濒于灭亡的大家庭统治层的执行者。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宝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
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凤姐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娘。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皇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地结束了汉代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