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31120字。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沂水六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1.07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马克思、思格斯对人的片面发展的过程进行了考察,认为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也逐渐形成了私有制,划分了阶级,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从而开始了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到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逐渐从社会活动的领域深入到生产过程的内部。这种分工的结果,使物质生产过程的智力只归少数人占有,并成为统治工人的力量,同从事劳动的工人相对立,体力劳动者终生从事局部的某项简单操作,不仅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体力和劳动技艺也畸形化。由于劳动成了一种毫无内容的机械运动,加之工人又被长期固定在某一操作上,因而这种劳动不仅造成了工人智力的荒废,同时也造成了工人身体的畸形。工人是在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生命的。劳动创造的产品越完美,工人就变得越畸形;劳动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就变得越野蛮;劳动创造了智慧,但却给工人带来了愚钝和痴呆。“大工业的机械,又把工人从机器的地位转变成机器附属品的角色”,更加深了人的片面发展。大机器生产的这个特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指出过。
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者在肯定社会分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的前提下,认为要解决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必须消灭旧的劳动分工而代之以科学的合理分工。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打破了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使生产的技术工艺不断更新,生产部门日新月异。现代工业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结合不断随生产技术基础的变革而变革,引起大量资本和大量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入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现代大工业生产把人的发展作为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大工业生产特点,不仅向劳动者提出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这是因为自然科学和工艺学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日益广泛,为生产者掌握生产过程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使实现劳动能力多方面的转换和人的发展成为可能。大工业生产也必然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创造条件,为劳动者提供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使每个人有充分的时间从事自己爱好的活动,发展自己的才能。
共产主义社会将使人的发展得以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以及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制度的存在,劳动者的发展不可能真正实现。要实现人的真正自由的发展,就必须彻底消灭限制人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劳动者成为社会物财富的占有者,成为自己自由时间的享用者。只有劳动成为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的发展才得以真正实现。人的发展从原始的自然状态,经过片面、畸形的发展阶段,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获得自由、充分的发展,这是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论我国的教育目的》)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方面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关于人的发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都曾提出过应使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问题。但是他们的论述都是脱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只是从“神的意志”或“人的本性”出发来说明和解释人的发展。到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等人也提出要培养“发展的人”,但没有从根本上说清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条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考察和说明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方法论。它要求在规定人的发展的同时,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人的发展“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用这种科学的人的发展观作指导,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的发展的社会必要性和社会制约性,在确立和实现教育目的中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大工业生产发展对人的影响中,看到了“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坚持发展的方向,丰富培养人的素质,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节选自《教育知识与能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私有制时代体力劳动者智力无法得到发展,体力和劳动技艺也畸形化,因而社会物质生产无法真正发展。B.大机器生产的特点是把工人从机器的地位转变为机器的附属品的角色,工人只好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生命的。
C.以科技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打破了过去的生产方式,大量工人可以自由地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入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D.大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不仅要向劳动者提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劳动者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的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但同时又推动和促进了时代的发展。
B.在现代大工业生产时期,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工;就可以解决人的发展的片面化的问题。
C.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没有人从根本上说清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条件的关系。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科学理论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教育培养人要重视人智力发展,培养脑力劳动者。
B.教育培养人要要重视人向“高、精、专”方向发展。
C.教育培养人要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来促进人的充分发展。
D.教育培养人要完全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去发展。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根据材料二,请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宋嬷嬷听了,心下便知镯子事发,因笑道:“虽如此说,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他。”晴雯道:“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的,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快叫他家的人来领他出去。”麝月道:“这也罢了。早也是去,晚也是去,早带了去,早清净一日。”宋嬷嬷听了,只得出去唤了他母亲来,打点了他的东西。又见了晴雯等,说道:“姑娘们怎么了?你侄女儿不好,你们教导他,怎么撵出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