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字。
字 字 句 句 透 凄 苦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广州三中 语文科 刘惠青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吟诵,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词的意蕴。
2.探究词的意境和妙笔。
3.了解李清照及其词作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词是作者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一题为“秋情”。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凄苦”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李清照的一些作品,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学法指导
1.联想比较法
2.探究交流法
3.诵读体味法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要求:这首词用了许多传统诗歌的意象来渲染愁绪,要求学生课前找出以前学过的或李清照其他的同样运用了这些意象的诗句,看看它们所表达的“意”是否相同。
二、 作者及其创作情况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词风格清
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如梦令》、《醉花阴》 《一剪梅》——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声声慢》《永遇乐》《菩萨蛮》——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三、 整体感受
1.听示范朗读,感受词的感情基调——凄苦
2.男、女生分读上下片,比较谁读得更好。(节奏,停顿、感情处理)
四、 具体鉴赏
1.词的开头与一般诗词的开篇有没有不同之处?七组叠字的顺序可否调换?
(以情入手,写了愁妇的三个心理过程。)
2.品读:分小组进行讨论,找出你认为能够传达词人“凄苦”心境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
教师示范:本词又题“秋情”,是李清照晚年的名篇之一,是她晚年生活的缩影。从哪些词句可见是秋天?(乍暖还寒,雁过——往南飞)
秋至——女主人公处在一个最能惹起愁思的典型环境中。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
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