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040字。

  河南省信阳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国外买到粮食,没有必要费大力气发展国内粮食生产;也有人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意味着今后所有农产品都要由国内供给。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既不符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意,也没有抓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的要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粮食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城乡居民每天都需要消费的基本民生商品。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因为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去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较严重时,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也实现了货足价稳,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坚强支撑。事实表明,要做到供应不断档,必须从国内粮食生产、储备、加工、销售全链条入手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最根本的。为此,一方面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坚持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另一方面,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稳定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实施规模。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地见效。
  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外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应该看到,我国人均资源不足,适度进口包括粮食在内的部分优质农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可以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还有利于进出口平衡。去年,我国在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的同时,进口了14262万吨粮食、991万吨肉类产品、983万吨食用植物油和527万吨食糖,为丰富国内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巨大市场机会。今后,我国农业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需要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快培育跨国大粮商,加大对重要农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提高农产品海外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
  【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可以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农业而言,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我国农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带动其他地区农业提档升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摘编自叶兴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B.确保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我国真正实现粮食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最根本的保证。
  C.进口包括粮食在内的部分优质农产品,可以弥补我国人均资源不足,同时有利于进出口平衡。
  D.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可以对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起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一段先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然后通过驳论,反驳两种片面的观点,使立论更具说服力。
  B.文章在论证时采用了三个并列分论点,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做法和战略意图。
  C.文章第三段通过列数字,说明对外开放既利于丰富国内市场供应,也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市场机会。
  D.文章第四段论述和二、三段分析密切相关,既指出联系,又揭示深远影响,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要首先立足于国内粮食供应,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而对外开放则提升了保障的层次。
  B.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可靠性的重要举措。
  C.加大对重要农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资力度,对于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推进深层次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D.加强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带动其他地区农业提档升级,是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的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说,叶嘉莹是中国最后的女先生,是穿裙子的“士”。生于民国,长于乱世,漂泊半生,诗词贯穿了她的生命。她爱诗,写诗,讲诗,都是出自“感发”“我对诗词的爱好与体悟,可以说出于自己生命中的一种本能”(叶嘉莹语)。文本展示的既是叶嘉莹对诗词的解读,又是她对人生的感悟。
  《环球人物》:叶先生,您说没有诗词,您难以在人生的逆境中坚持下来。困顿时,哪些诗词给您以慰藉和勇气?
  叶嘉莹:晏殊写过一句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