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700字。

  日照市2019级高三开学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2021.08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果说西医是以机械唯物论为指导,产生在工业文明基础上,以解剖学和化学为诊治手段,追求“个体精确”而相对割裂的实证医学;那么,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中医,它的哲学基础是朴素唯物论,它是产生在农耕文明基础上,以天人合一为基本轮廓,以阴阳五行为基本元素的,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同时相对“模糊”的系统医学。
  听起来很玄,尤其一听“阴阳五行”,有人就觉得太虚无缥缈,甚至感觉简直就是迷信。其实,阴阳五行是实实在在的朴素观念,是古人的宇宙观、认识论在人体医学上的典型的集中的反映。弄清楚了它,“神秘”的中医就变得明白如话了。
  古代中华文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在阴、阳两种作用力催动下形成的,人也不例外。根据这个认识,人体的主要功能器官——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属性是火、木、土、金、水,它们之间互相促进和滋养,又互相制约和把控;这些脏器及与之相关联的系统,又分别与身外的五方、五色、五味、五声等相对应;它们在阴阳二气催动下互相作用,构成人体内部和对外的“平衡”的生理机能。一旦人体某方面出现了对内对外的“失衡”,就是“生病”,必须借助外部事物,按阴阳互动和“五行生克”的规律进行调整,使之“恢复平衡”,平衡了就没病了。
  以肝为例:假如一个人肾阴虚了,肾属水,而肝属木,则“水不涵木”,肝得不到滋养,郁结了,肝阳上亢,就会产生头晕目眩、胸胁苦满等病症;脾胃属土,木克土,肝还会影响脾胃,导致腹痞、厌食,甚至面黄肌瘦;肝火升起之后,还会引爆心火,产生烦躁、失眠、舌红眼赤、小便黄等病症;心火发动之后,不可收拾,又会影响肺,产生干咳甚至咳血。
  这一系列变化如同多米诺骨牌,怎么治疗?“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本因在于肾阴不足,暂放一旁;眼下是肝气郁结,就疏肝利胆;是木侮脾土,就培土平肝消滞理湿(脾土忌湿);是风火相助(肝生风,心生火),就清心平肝;火克肺金,就降心火、清肺热。回过头来,再好好滋肾养阴,把肾调理好,免得产生系列连锁反应。
  那么,用什么药来调治?中医选用药物多为本草,配以少量的矿石和动物等。中医将这些药物按五行学说分别使有归属,叫作“归经”。如上所述肝胆郁结问题,青色、酸味的药物可入肝胆,但不是所有的青色、酸味药物都可用。这不仅是遵循“阴阳”观念,还涉及一个关键观念——将药性的寒、凉、平、温、热等“五气”,与其他功能需求结合,进行组合疗疾。比如,同是可以治疗肝胆有关疾病的中药,柴胡用来疏理肝气,芍药用来养血滋阴;板蓝根苦寒,用来泻肝胆实火,等等。医生可以将它们组成方剂,主次分明,分工明确,共同发挥作用。
  中医的这套阴阳五行学说以及本草等中药的归经、气性和功效,系统的生理学、医理学、脉理学、药理学等理论,还有一个个典型医案,靠一代代医家、药师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留在了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典籍里。而在具体临床中,每位中医医生运用其学识和经验,通过望、闻、问、切,完成对病症的分析判断和处方治疗。有人疑惑:中医治病,是不是靠经验瞎打瞎撞?了解中医的整套理论体系后,对于这类疑问就会释然了。
  其实,人类到今天,对人体医学的认识仍然在探索阶段。中医、西医只有联起手来,密切合作,才能用好现在这少得可怜的防病治病知识,去跟几乎是“不可知”的强大的病魔搏斗,为人类的健康发展而不懈努力。
  (摘编自黄扬略《中医:相对“模糊”的系统医学》)
  材料二: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认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对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从几千年的发展来说,中华民族多次经历自然灾害、战争动乱和疾病瘟疫,却能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人口得到增加,文明能够继承,不能不说中医药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走向世界等方面大有可为。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文化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越来越显示出独特功能。当然,我们也应当承认,作为古代科学的中医也不是十分完美的。比如,中医在诊断方面(切脉、望色、闻声等)具有一定神秘性、主观性和模糊性,医生们要得到一致的客观检查结果几乎很难,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变数较多,传统中医——尤其那些名中医开方治病灵活多变、不墨守成规,这就使人很难理解与传承。为此,从理论到实践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是一个时代课题。“运用多学科方法开展心藏神、气的防御作用等中医认识人体、认识生命现象的原创理论研究”非常必要。中医药或许有形而下的成分在内,但超越养生和医疗并基于实修实证而逐渐形成的中医哲学、中华哲学理念,对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意义重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大量身心健康养生的内容,其中有一部分可能远远超出了“中医”的范围,如果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对其进行挖掘、创新,“中华医学”会走得更远、更高——不啻为医术的突破,更可能由于“医道”的飞跃,带来的是向“人的科学”文明的提升。
  (摘编自朱康有《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弘扬中医药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医和中医有明显区别:西医以解剖学和化学为诊治手段,中医则全凭个人经验,采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
  B.心、肝、脾、肺、肾五大器官分属火、木、土、金、水五行,它们之间互相促进、制约,使人体机能保持内外平衡。
  C.中医会考虑药性的寒、凉、平、温、热,并结合其他功能需求用药,如泻肝胆实火,可用板蓝根,因其药性苦寒。
  D.开展中医认识人体、认识生命现象的原创理论研究,就可以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真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对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医学能产生很大助力。
  B.深入了解中医的整套理论体系后,就不易对中医有“神秘”之感,也不会再认为中医治病纯靠经验瞎打瞎撞。
  C.中华民族经历多次疾病疫情都能转危为安,中医药功不可没。中医药在新冠疫情的防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D.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超出“中医”范围的关于身心健康养生的内容进行挖掘和创新,必将带来医术的突破。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含中医诊疗疾病原理的一项是(3分)
  A.抽取病人的血,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进行分析诊断。
  B.对脑溢血患者采用通腑化痰平肝、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
  C.唐代孙思邈为长孙皇后引丝诊脉,以银针刺其手上的穴位。
  D.刚感冒时不吃药,而吃一顿又热又辣的面条,出一身大汗。
  4.综合以上材料,相对于西医,中医的优缺点主要是什么?(4分)
  5.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采用这种论证方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边,那只白鹤
  李汉荣
  星期天,我到河边散步,随身带了一本《昆虫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名作,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现在是4月,看着远方的油菜花开得正盛,金黄色的波浪铺张成海洋,你不能不佩服植物的单纯和伟大。它们并没有用心策划,也不发什么宣言,只是简单地随了季节和阳光的感召,就让整个大地换了一个模样。这季节最幸福最忙碌的,当是蜜蜂们。它们纷飞于花海,吟唱于暖风,把春天的精华,运往它们的秘密工厂。
  我坐在临近河湾的一片油菜地边,“检阅”了数千只蜜蜂以后,想锁定某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