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30560字。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文化素养测评新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马迁的《史记》,是大家熟知的历史名著。他在《报任安书》中说,写《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三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研究“天”和“人”之间的关系,把从古到今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大势搞清楚,成为司马迁一家之言。现在看来,司马迁自我评价的这十五个字还是比较全面的,它既表达了司马迁写《史记》时的目的要求,也概括了《史记》这部书在史学上的贡献。
  《史记》的写作开始于公元前104年,到公元前91年前后才写完。它的写作背景可以从西周共和执政(公元前841年)时说起,一直讲到司马迁开始写《史记》时为止。这几百年,无论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或从历史研究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西周和西周以前的历史,所记录的都是王朝的事情。尽管殷商、西周都有许多藩国,但从甲骨文来看,记载的都是王朝的活动。从《两周金文辞大系》中也可以看出,西周的作品也都是王朝的作品,没有记载诸侯的作品。《诗经》里的《周颂》《大雅》也是讲王朝的东西。王朝以外的历史记载很少。
  从西周末年开始,王朝以外的历史记载才多起来。诸侯之国的活动,从鲁国、齐国、晋国、卫国开始,有了记载。有纪年可考的以鲁国为最早,其他国家大多从共和执政以后的历史记载才有年代可考。从这里可以看出,西周末年是个变化开始的时期。武王灭纣以后,大规模封侯建国,山东东海,黄河中下游,到处都是它的侯国。他们利用被征服的当地人民作为劳动力来开发土地,这在《诗经》《左传》里都有记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王朝与侯国之间、侯国相互之间往来逐渐增多,矛盾也逐渐多起来了。从现在留下了的史书看,如《春秋》《左传》《国语》早从西周末年,晚到周平王末年,记载的都是有关征伐、会盟、朝聘、往来的事情。这些历史记载反映了在当时社会经济相当发展的条件下,彼此关系的复杂化。所以,从西周末年起,特别是从东周平王起,诸侯各国的历史也开始发展起来。这个时期正像通常历史学家说的那样:周天子权威旁落,诸侯掌权了。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了全国。秦汉之际,斗争也很激烈,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争霸。结果,由汉高祖称帝。此后,又从汉高祖传到汉武帝。《史记》的主要内容就是反映这些历史过程、事件和人物的。
  从西周末年到汉武帝统治的七百多年间,历史的变化很大。从一个王国分封出好多侯国,其后又相互兼并,出现了战国七雄,随后秦又吞并六国,统一全中国。这是个什么性质的变化呢?对于这个问题,史学界目前还没有定论。如果说西周是封建社会,那么这七百多年的变化,就是从地方割据的封建社会发展到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如果说西周是奴隶社会,那么最晚到春秋末年,社会性质就开始发生变化,到汉武帝时,封建社会形成了,各种制度基本上都建立起来了。汉武帝的活动,给以后很长一个时期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不管从哪一种分期的观点来看,这个时期都是一个大变动的时期。
  《史记》写作的历史背景,就是这样一个漫长的、不断变化的历史时期,也就是中国形成统一的封建大国的时期。在司马迁以前,《春秋》《左传》《国语》曾将春秋时期的历史作过总结,但它们包括的时期很短,写得也不够完整。司马迁的《史记》发扬了《春秋》《国语》的传统,综合了他所见到的历史记载,对这个变动时期的历史作了总结。从此以后,每当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有历史著作出现,为前代作总结。
  (摘编自白寿彝《<史记>以前的历史写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研究“天”和“人”之间的关系既表达了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也概括了《史记》在史学上的贡献。
  B.《史记》写作的历史背景主要是从公元前841的西周共和执政到司马迁时期,这期间社会发生了大变动。
  C.从西周末年开始,王朝以外的历史记载增加。诸侯之国的活动从鲁、齐、晋、卫国开始,以鲁国为最早。
  D.从西周末年到汉武帝统治的七百多年间是一个大变动时期,导致史学界对西周社会性质的界定存在争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评价《史记》的写作目的和贡献后,按时间顺序呈现了不同时期史书的内容差异。
  B.文章通过举例论证、类比论证论述了王朝以外的历史在不同时期的史书中有比重的变化。
  C.文章论述语言严谨有序,对史学界尚无定论的内容,分情况探讨,条分缕析,清楚明了。
  D.本文重点分析了与《史记》主要内容相关的历史阶段,最后指出史学著作多具有总结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周和西周以前的历史,所记录的都是王朝之事,王朝以外的内容很少,如《两周金文辞大系》和《诗经》。
  B.征伐、会盟、朝聘、往来等事出现在相关史书的记载中,可见王朝与侯国以及侯国彼此之间矛盾的复杂性。
  C.从西周末年到汉武帝统治的七百多年,中国历史发生巨大变化,变化的性质取决于对西周社会性质的裁定。
  D.尽管《春秋》《左传》《国语》的历史总结涉及时期较短,内容不够完整,但对司马迁的创作都有借鉴意义。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申报遗产项目是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成为世界遗产进行考核的标准。该标准和考核审批过程非常严格。一处遗产需要满足条件之一方可被录入世界遗产。以下是判断自然遗产的基准:
  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与美学重要性的自然现象或地区;
  代表生命进化的纪录、重要且持续的地质发展过程、具有意义的地形学或地文学特色等的地球历史主要发展阶段的显著例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