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50字。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一、熟语积累及运用
  1.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
  2.言而有信:说话诚实有信用。
  3.居无求安:居住不追求安逸。
  4.敏于事而慎于言:办事勤勉而说话谨慎。
  【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1.中国言而有信,正式加入“新冠疫苗实施计划”,促进疫苗公平分配,推进国际抗疫合作。(√)
  2.和一线城市的相比,三四线城市在很多方面虽相差甚远,但人们依旧居无求安,从追求“有房子”转变为追求“好房子”。(×。“居无求安”指居住不求安逸,望文生义)
  3.林黛玉来到贾府后,敏于事而慎于言,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因失礼而遭人耻笑。(×。“敏于事而慎于言”指办事勤勉而说话谨慎。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二、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人们学问不是用来卖弄的,而是为了自己修养道德的。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三、文化常识
  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一、通假字
  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
  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知”,通“智”,聪明)
  三、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勇而无礼则乱(名词用作动词,拿礼节制)
  2.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厚诚实的人)
  3.其蔽也乱(形容词作动词,犯上作乱、闯祸)
  4.不迁怒,不贰过(数词作动词,重复,某种行为或现象再次出现)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恭而无礼则劳
  古义:不拿礼来节制
  今义:指不讲礼节
  2.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古义:学习的人
  今义:指某一方面学识渊博的人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徒弟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生而知之者,上也。(判断句)
  译文:生下来就知道的人(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是上等的。
  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状语后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