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860字。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综合练习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不知不觉间投身文学批评已40年有余,我以为,我以《文坛新观察》一作收获鲁迅文学奖,重要的一点就是凭借对批评工作的坚持,对批评精神的坚守。问题是,你自己这样去做了,也有人看到了,还给你点赞了。这样的一个结果,自然令人备感欣慰。
我为文学批评在不同时期的奋力前行并取得不逊色于文学创作的成就而欣慰。文学批评向来是文学事业中与文学创作双轮并行的一轮,并翼齐飞中的一翼。但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自身日渐分化,文坛整体日见泛化,新型传媒日益强化,这使得文学批评既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与严峻的挑战,又常常被口水战之类的热点新闻不断遮蔽。正是在这种环境氛围中,文学批评没有为之气馁,也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在审时度势中不断调整,在左冲右突中砥砺前行。在文学现状的观察与思考,文学倾向的分析与研判,文学创作的推介与批评,文学新人的发现与扶持等方面,都以多方面的努力,多样化的成果,为文学创作的持续活跃,文学事业的走向繁荣,做出了自己应有的重要贡献。这次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理论批评奖的获奖作品,便是理论批评家们在不断努力、理论批评领域在奋然前行的一个以点带面的例证。
(摘编自《白烨:坚守文学批评四十年》)
材料二:
近年来,文艺批评界变化显著,文艺批评整体氛围向好,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批评标准成为主流,批评与创作的双向互动成为常态。但就中国文艺批评的长远建设来讲,特别是从当代文艺批评的理论资源来看,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努力破解。
一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的继承创新问题。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先秦时期孔子的“兴观群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再到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姜斋诗话》、叶燮的《原诗》等,古人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文艺批评理论遗产。从目前情况看,学界所做的工作主要是整理、考辨和阐释,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很重要,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优秀遗产必须“活”起来。如何“活”起来?需要在继承基础上创新。一种理论、学说只有打通当下血脉才有生机。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正确态度。翻一翻当下文艺批评类学术期刊,套用各种西方文艺理论、批评方法来阐释中国文艺作品的现象随处可见,但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批评方法阐释当下文艺作品的要少很多。这值得反思。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多是零散的、感悟式的,缺少逻辑的力量,很难融入现代学术的体系建构之中。在我看来,这还是认识问题。哪种方式更切近文艺作品本身,还是要分对象。
二是西方文艺理论的批判借鉴问题。对现代以来的西方文艺理论,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我认为“批判借鉴”这四个字是科学的。必须承认,西方文艺理论有它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不加辨析地排斥、拒绝、无视,是无益的。对待西方文艺理论,有两点必须强调。第一,西方文艺理论,包括整个西方文学艺术,建立在西方社会历史发展之上,主要逻辑均由此而来。西方文艺理论只是探寻文学艺术的一种角度和方式而已,这种角度和方式带有其历史发展的鲜明印痕。它既不是唯一的角度和方式,更不是唯一正确的角度和方式,因而没有必要仰视甚或盲从。第二,对待西方文艺理论,批判与借鉴缺一不可。批判,就是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它的局限、偏颇。借鉴,指的是我们要学习吸纳其优长,主要是角度、方法、范式等维度的学习。比如,中国传统文艺批评所注重的“知人论世”主要是社会历史批评,在这种情况下,新批评等流派就对我们有启发意义,应该学习借鉴。当然,这种学习借鉴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必须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进行本土化、民族化的改造。
当下文艺批评的发展,一方面是纵向的伸展和延续,需要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丰富遗产;另一方面是横向的开拓和延展,在立足本土文艺实践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文艺理论的有益成分。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和西方文艺理论是当代文艺批评两种重要的理论资源,两种资源都要用好。接续古今、打通中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当代文艺批评才会更有说服力。
(摘编自张江《用好两种资源提升批评说服力》有删改)
材料三:
当下中国的文学批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学院派批评,论文体;一种是媒体批评,随笔体、文章体。另有一些其他的文本形式,比如文学期刊的卷首语、作家创作谈、授奖词等。这些文本形式和文字内容,共同参与着对当下文学现场的阅读、观察、阐释与讨论,更是文学研究者和批评写作者言说世界、呈现自我的审美方式与表达方式。然而,当下文学批评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文学批评的写作回不到文学本身。
回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包括诗话、词话、点评等,各有其文体特点,但一脉相承的基本显著特点就是精读文本,文本批评。品评者远兜近转的分析、赏鉴甚至考据,始终紧紧围绕文本本身,努力探究、理解和阐释作品中的曼妙和美好。“五四”以来,文艺理论、文学批评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和批评实践大行其道,文学批评越来越远离文本,社会历史批评立场和实践渐成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越来越学院化,及至现在,学院批评已经成为当下文学批评的主流,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写作的资源和人员大都集中在高校人文院系和社科院所。学院派文学批评,其研究和写作主体为学者、教授,面对文学作品时,研究方法和行文方式重学理,强调学术规范,使得原本与文学作品密切相关、血肉相连的文学批评,日渐学科化、标准化、学术化。
这种学院派的论文体批评,给人的一个突出印象就是:文学作品在他们那里,不是感受、体悟、赏鉴的文本,而是学科内容和学术对象。对于学院派批评来说,打开一部作品的正确方式,不是融入其中品鉴语感语调、情感情绪,而是冷峻而缜密地强调材料、考据。它的研究兴趣和讨论重点,不是对人的血肉情感的再次触摸,而是强调对某个问题的再次梳理与发现,以及这个梳理和发现在学术链上的精准定位。而就我个人的文学价值观和审美偏好来说,一篇优秀的、有效的文学批评,应该与我们当下真实的现实经验和内心生活发生真正的关切和关联;是对某些作品独特魅力的发现和表达,批评家应该陪伴读者一起领略作品的美妙,发现那些甚至作家本人也未明确意识到的东西。
(摘编自金赫楠《文学批评应回归文学本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文学事业中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虽双轮并行双向互动,但文学批评更显重要。
B.文艺批评家应该确立合理科学的批评标准,增强文艺批评的信度与力度,为文艺创作提供理论支持。
C.我们能够理性地对待西方文艺理论,是因为它具有可资借鉴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D.缺少对中国古代优秀文艺批评理论的继承创新导致学院派批评呈现学术化倾向。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整理、考辨、阐释等工作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遗产在当下实现创新的前提。
B.脂砚斋从感悟出发点评《红楼梦》,虽无太多的理论阐释,却更贴近作品本身,易让人走进文本深处。
C.鲁迅说;“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与文中对西方文艺理论所持有的态度是一致的。
D.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与西方文艺理论要在当下创新发展,都需要打通血脉,向现代学术范式递进。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学院派文学批评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采用论文体文学批评
B.重学理,强调学术规范
C.围绕文本本身进行批评
D.冷静而缜密地强调材料与考据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文学批评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归纳材料二的论述层次。(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飘逝的紫围巾
符浩勇
本来商贸局局长韩风出差回来可直接回家的。可他忘了带钥匙,妻子朱珊要等到五点半才能下班。他决定先到县委大院里自己单位去一会,顺便处理一下出差期间的信件和报刊,然后等朱珊下班后与她一起回家。
县委大院里各单位清洁工由机关事务局统一管理,派往他单位的清洁工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瘦弱女人。大家称她小卢。平时她打扮很朴素,或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