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30字。
10 三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研究、分析讨论、合作探究
一、新课导入
你认为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峡”?是的,“峡”的基本特征应为两山夹水。郦道元笔下关于三峡的山水画卷已成为历史,今朝的三峡正释放着世人瞩目的光辉,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但是,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今天我们将和郦道元一起再次领略三峡的风光。
二、背景知识
1.了解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2.创作背景
北魏宣武帝时期,作者来到三峡地区,被三峡壮丽的山水美景所吸引, 那儿的山高大雄伟,水湍急迅猛。 然而当作者听到凄惨的猿鸣,心情也变得寂寞凄凉起来, 又得知三峡地区关税沉重,渔民的生活十分悲惨、艰险和痛苦, 作者有感而发,创作了此篇。
3.文体知识
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景、物是主角,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也是一个能独立承担作者情感的艺术载体。它具有立艺术审美价值,还具有独立的思想、情感等内涵价值。
三、基础知识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阙(quē) 嶂(zhàng) 曦(xī) 襄(xiāng) 御(yù) 溯(sù)
湍(tuān) 啸(xiào) 属(zhǔ) 涧(jiàn) ?(yǎn)
四、课文学习
1.原文及翻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