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620字。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谈到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自然科学好像比较容易量化。但是,反过来,如果没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因为科学转变为技术,技术转变为产品,这需要社会的动力、机制和资源的配置。一种产品能不能生产,在什么地方生产,以多大规模生产,生产的动机和动力是什么,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任何技术都不可能转化为产品。做一张桌子,要用到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知识,但是,这张桌子做成什么款式、什么风格能反映出美学观点、审美情趣、文化传统,这就体现了人文精神,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而不是自然科学技术本身的问题。中国要解决的环境问题,光有自然科学知识不行,还要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而光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没有自然科学知识同样解决不了。任何一种实际问题都是多个学科综合起来解决。科学转变为技术,技术转变为产品,是一步一步投入人文社会科学怀抱的过程。
人文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技术起到导向和支撑作用。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价值判断,自然科学技术不一定是第一生产力,它完全可能是第一破坏力,完全可能祸害人类。比如核技术、克隆技术,如果没有价值判断,没有正确的人文科学理论和价值导向来引导它,科学家完全可能变成疯子,完全可能祸害人类。正如爱因斯坦讲过的那样:“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范围之外。”
(《人大校长: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受到挤压》)
材料二 在人文科学中重要的是正确处理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当然也存在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因为自然科学既具有人文价值又具有社会价值。但就自然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而言,价值是中立的,价值观属于科学研究的主体。自然科学学者的理想与信仰、爱国主义感情和对科学成果及效用的人文关怀,与自然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无直接关联。二战期间为德国纳粹服务的科学家,同样可以有新的科学发现和发明。而在人文科学中,科学性与价值性是同一的。在人文科学中,如果抽象掉价值性,只追求人文知识的客观性,就会把人文科学变为毫无意义和价值的死的知识的仓库。
人文科学的价值性问题,包括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文学者的价值观念问题,他们持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个人的理想、信仰和抱负问题;另一个是人文学者的精神产品作为人文文化所蕴涵的价值问题。前者是主观的,它属于人文学者自身,可以说是人品;后者是客观的,是文化作为对象化的精神产品所蕴涵的,可以说是文品。这两者当然不可分,但并不绝对符合。虽然一个人文学者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人品必然影响他的作品,但不能简单化为坏书是坏人写的,好书是好人写的,即所谓“好人”写“好书”,“坏人”写“坏书”。这是过分简单化的说法。因为人文科学作为科学的一种类型,它的内容并不是作者价值观念的简单移植,而是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要求作者对本科学的内容有着扎实的基础,要进行艰苦的深入的科学研究。人品与作品之间存在矛盾,在中外文化史和艺术史上并不罕见。
我们追求的人文科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和谐,最重要的是作品自身的科学性与它的价值性之间的统一。这种统一不同于作者的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它是作品以自身的具有真理性的内容,创造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这极其鲜明地表明人文科学的特点,因为人文科学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人文环境,对于生活其中的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状况,对于他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具有浓郁人文气氛的社会,虽不能保证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高尚的品格和人文素质,但可以说这种人文环境为人的品性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客观文化环境。就一个民族而言,最能铸就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和国民性的主要是人文文化。它的优秀成果的不断积累和沉淀,形成一个民族的优良品格,而它的糟粕的累积往往沉积为民族的劣根性。中华民族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就与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不可分。所以,人文科学的作用不同于自然科学与技术,它的价值和功能不在于直接提高物质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发展,而在于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审美素质,使人越来越摆脱由之起源的动物界,更加社会化人性化,从而推进人类发展和社会整体的进步。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人文科学的这种价值并不是根源于人心,根源于不变的天道,而是根源于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对社会生活与人类自身发展规律性的把握。人是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也是通过在实践中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返回主体,不断认识人类自身和精神活动的本质。
(选自陈先达《寻求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和谐》)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然科学中,科学与价值间不具备同一关系,学者的人文情怀与其科学成果没有必然联系。
B.人文科学的价值性问题涉及学者和作品两个方面,后者是文化的载体,其价值具有客观性。
C.人品固然会影响作品,但作品好坏不能与人品高下画等号,体现了人品与作品之间的矛盾。
D.人文科学很难直接带来经济增长,但其人文环境使社会成员具有了高尚的品格和人文素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研发核弹所需要的物理知识与人文科学没有直接关联,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却离不开人文科学。
B.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后,女航天员王亚平进行首次太空授课,体现的是自然科学技术的价值导向。
C.开设豪放派诗词研究专题时,研究的核心应是诗词的含义和修辞、炼字、炼句等技法知识。
D.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成为家庭乃至一个地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靠的是国人骨子里的美德。
3.下列论断,不能证明材料一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关系的一项是( )(3分)
A.“(好的电子产品)光有技术是不够的,它是与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这样才能产生震撼心灵的效果。”
B.“自然科学是探讨与价值无关的自然世界的学问,人文科学是探讨与价值相联系的文化世界的学问。”
C.“高新技术问题固然迫切,但同等重要甚至更为突出的是观念、体制的更新,是机制、理论的创新。”
D.“科学是在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运作的,如果不了解人类行为、态度和组织的动向,科学也走不了太远。”
4.材料二第1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澳大利亚某政客曾对他认为“荒谬”和浪费政府拨款的人文科学进行抨击,声称:“我们要在澳大利亚开展科学研究,但我们希望把研究重点放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请依据材料相关内容,指出这一言论的错误之处,并阐明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不是开铺子的,不是摆摊的,也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